中医五行五脏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中医五行五脏的关系分别是: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还有五脏还有六腑,五脏与六腑是经络关系,互为表里。(人体五脏对应五行)肝为经、胆为络肝胆相照,相互影响。胆汁是由肝脏分泌进入胆囊和十二指肠,帮助肠道消化吸收食物的。肝功能不良时,就会出现胆汁上逆口苦、消化不良、胃胀、腹胀。心为经、小肠为络心血的滋养,有助于小肠的化物功能。当心有火时,可下移于小肠,使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会出现尿热、尿痛,甚至尿血的现象,如果久治不愈,就要考虑调理心脏。脾为经、胃为络,分泌脏器是胰腺胃是容纳食物的,像一个发酵器,脾像蒸馏器,提炼、输送,二者配合,将营养输送到全身。由于经络影响,胃寒脾受湿,脾受湿困胃,所以胃的功能减退。肺为经、大肠为络肺受寒时,会出现腹泻,时间久了会出现咳嗽的现象;肺有火时,会产生便秘,便秘久了,会使毒素二次吸收,加重肝的负担。肾为经、膀胱为络肾功能差时,会出现尿频、尿急、尿不净等不正常现象,还会引起膀胱炎、结石等疾病。五脏相生肝好就会滋养心好,心好会润补脾好,脾好支持肺好,肺好循环滋养肾好,肾好温补肝更好。
这就是中医所讲的:肾之精以养肝,肝藏血以济心,心之热以温脾,脾运化水谷精微以充肺,肺清下行以助肾水。五脏相互滋养和助长,人就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就是良性循环,相生的过程。
五脏相克肝克脾:肝不好克脾,肝是帮助胆分泌胆汁,肝功能不好时,立即对脾有一个坏的影响,使食欲减退、厌油、腹胀、胃胀脾克肾:脾有生化气血作用,当这个功能差时,立即对肾有一个坏的影响;肾克心:比如心脏病,治了几年、几十年,最后还是不愈而死,也就是西医治疗忽视了肾克心的道理;心克肺:当心有火时会出现胸闷、气短、前胸痛,因为心和肺是相互制约的;肺克肝:肺有火时,肝火更旺。从相克的理论可以得出当人体有一个脏器有病的时候,其他的脏器就会受到殃连和伤害。一般的人,相克一次就不舒服(克一次一般为五年),
相克二、三次就躺进医院了,相克五次可能就“走了”!当一个人身体有疾,并且在短时期内不能治愈,就会变成慢性病进入恶性循环。恶性循环的发展过程就是相克的延续,这样周而复始的相克,就会使所有的脏器受损,功能降低。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种或同时出现几种病症,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行不协调,阴阳不平衡。
2023-10-17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4 22:48: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肝与心,脾与肺,肾与肝之间存在着母子关系。按照五行相生的原则,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2. 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又能生木。这种相生的关系中,木是火的母,火是土的母,土是金的母,金是水的母,水是木的母。3. 在五行相生的链条中,...

  • 中医五行理论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与五行相配,五行分别是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即心、肺、脾、肝、肾,以及六腑中的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维持着人体的生理平衡。心在五行中属火,是神居住的地方,主宰血脉和神志,与小肠相表里。肺在五行中属金,...

  • 1. 中医五行理论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密不可分,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与肝、心、脾、肺、肾五脏相对应。五脏之间的相互作用既包括相生,也包括相克。2. 相生关系表现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关系则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

  • 中医五行五脏的关系分别是: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还有五脏还有六腑,五脏与六腑是经络关系,互为表里。(人体五脏对应五行)肝为经、胆为络肝胆相照,相互影响。胆汁是由肝脏分泌进入胆囊和十二指肠,帮助肠道消化吸收食物的。肝功能不良时,就会出现胆汁上逆口苦、消化不良、胃胀...

  • 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肝属木:与酸味、绿色、春季、东方等相应。心属火:与苦味、红色、夏季、南方等相应。脾属土:与甘味、黄色、长夏、中央等相应。肺属金:与辛味、白色、秋季、西方等相应。肾属水:与咸味、黑色、冬季、北方等相应。五行养生法的应用:通过食用与五脏相对应的食物来调和阴阳平衡...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