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阳小肠经——头面部的保健医生

《黄帝内经》: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黄帝内经》:小肠为赤肠。

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在13点到15点对身体的营养进行调整,以营养滋润脾胃,把废物送到排泄器官。此时多喝水有利于小肠排毒降火。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穴)直上,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沿着前臂后缘直上,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肩上督脉大椎,向下进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着食道,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缺盆部支脉沿着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穴);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颧髎穴),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穴)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手太阳小肠经是从手小指外侧端开始,向上沿着手臂外侧,经过后背肩膀,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交。它的分支向上顺着侧颈,到面颊、耳朵,到眼睛内眼角的睛明穴处与膀胱经相连,即从上肢流向头面部;另外一支进入锁骨,经过胸腔,最后到达心脏。此经脉在肩背处的穴位较集中,细细斟酌,就像给人体安上了一对隐形的翅膀。

手太阳小肠经穴位有: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共19穴。

有的人总是爱胸闷、胃堵,还有些人脾气很急,老是心烦气躁,动则要与人嚷嚷。这时就一定要按摩三焦经和小肠经。

有的人不从事案头的工作,肢体也总是在运动之中,那么他们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又怎么考察呢?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我们知道在我们胳膊肘的略下方有一根"麻筋",小的时候打闹玩耍经常会碰到它,总会过电般一麻到手。这条"麻筋"就是小肠经的线路。你现在用拳头打一下这"麻筋",看看能不能麻到小手指去。如果一麻到底,证明你的心脏供血能力还是不错的;如果只痛不麻,那你的心脏已经存在供血不足的情况了。另外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测试法,只要行个军礼,看看上臂靠近腋下的肌肉会不会很松弛,松弛就是此处气血供应不足了。这里正是小肠经,而小肠经是靠心经供应气血的。

养生之道: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

小肠经在13-15点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2022-06-07
mcxzy 阅读 43 次 更新于 2025-04-11 08:20:4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手太阳小肠经是从手小指外侧端开始,向上沿着手臂外侧,经过后背肩膀,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交。它的分支向上顺着侧颈,到面颊、耳朵,到眼睛内眼角的睛明穴处与膀胱经相连,即从上肢流向头面部;另外一支进入锁骨,经过胸腔,最后到达心脏。此经脉在肩背处的穴位较集中,细细斟酌,就像给人体安上了一对隐...

  • 天容:太阳经脉的清热通窍圣手天容 tiān róng

  • 手太阳小肠经主要起于小拇指,然后走行于手背部,从腕进入上臂,在胳膊上走行于胳膊外侧靠后部位,然后进入肩膀,在肩关节周围以及肩胛骨周围绕行一段距离,再通过脖子进入头面部,最后终止于内眼角。从手太阳小肠经循行的方向就可以大概知道其主治,由于终止于头面部,因此可以治疗各种面部的疾患如眼干、...

  • 此外,通过小肠经的输布,还能温养面部肌腠,润泽面部皮肤皮毛,起到养颜美容的作用。操作方法 按摩法:首先,用左手拇指指面轻轻按压右手的养老穴,垂直用力向下按压并揉动,同时屈伸活动右腕关节。这样操作会使穴位深处出现酸、麻、胀的感觉。按揉的强度应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然后轻揉放松。接着,用右手...

  • 即手太阳小肠经,《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以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