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湿热和上火有什么区别

1 湿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感受外邪 湿热主要是感受湿热之邪引起,在夏秋之交,暑热未尽,水湿泛滥,湿热最盛时,湿热之邪就易侵犯人体蕴结为病,东南沿海地区四季湿气均较重,尤其是每年3-5月时天气渐热,暑热渐盛,与湿气胶结更易致湿热为患。
饮食不节 嗜酒、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及不洁的饮食、无规律的饮食均易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而食滞、湿阻、气滞日久均可酿湿生热,因此诸多饮食不节因素均可导致湿热蕴结。
脾胃失健 湿邪内生,郁而化热,五脏中脾主运化,是水湿运转的枢纽,由于各种原因伤及脾胃均可导致其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停,而湿阻日久了就会化热形成湿热证。
情志因素 过度思虑,情志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而肝的正常疏泄是脾升胃降协调脾气健运的重要条件,当肝失疏泄无以调畅气机,脾升胃降失调,脾失健运生湿,湿郁化热,湿热继而引起肝胆湿热或脾胃湿热。
2 体内湿热太重会出现什么症状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头身困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且身热不扬(即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
此外湿热的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湿热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疮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不过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大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
其它部位湿热如肝胆湿热表现一般是肝区胀痛,口苦纳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表现可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可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便下脓血,肛门灼热。
3 湿热和上火有什么区别 上火从中医理论解释的可以认为其属于中医热证范畴,当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时即会上火,同时上火也分“实火”和“虚火”两大类,实火(实热)多由于火热之邪内侵或嗜食辛辣所致,虚火(虚热)多因内伤劳损所致。
湿热则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相比于上火其更夹杂湿邪,治疗时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治疗应以化湿为主,热重则应以清热为主。
4 湿热和寒湿怎么区分 湿热 湿热证的主要表现是口苦、口干、口黏,烦渴、渴不欲饮、面赤唇红、口舌生疮,壮热、身热不扬、午后尤甚,头痛身重,厌油、不思饮食,上腹胀满,腹痛、里急后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濡数。
寒湿 寒湿证的主要表现是脘闷纳呆、恶心呕吐,腹痛喜温喜按,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腰腹肢体冷痛、少腹凉感,疼痛受凉后或天气潮湿加剧、持续性钝痛、发作性加剧、夜间剧痛,舌苔白、脉沉紧或弦紧、濡缓。
2023-01-03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5:24: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病机:长夏之际,湿热熏蒸,侵入人体,与湿相搏;过食肥甘,饮酒太多,酿生湿热;素体阳盛,或有伏火,感受湿邪,郁而不达,蕴结湿热;素体阳虚湿盛,或感受疫毒,或五志化火,湿遏热伏,或体湿误服温燥药,使热毒更盛,达营入血,湿邪郁久不得除而生热;如是误治失治...>>问题四:中医所说的湿热到底是什么意思 湿...

  • 湿热也是中医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是因为体内湿气配合上火气,导致体内出现湿热症状。湿热的主要症状包括口渴多饮,尿黄尿短,大便稀黏,身体发热,皮肤瘙痒等。湿热的形成往往需要一些特殊的原因,如饮食不当、环境潮湿、常穿湿气较大的衣服等原因。痰湿和湿热病症都需要及时治疗,以避免演变成更严重的疾病。

  • 因此,湿热≠尿路感染。而尿路因为本是水道(湿),受细菌繁殖感染,多有化火症状(热),所以几乎都以湿热证为病机来论之。懂了吗?=== 楼下同道说的不太对喔,西医的「尿路感染」完全不能等同中医的「淋」。只有在部分热淋的状况可以说是尿路感染。其他像石淋、砂淋、膏淋、血淋、气淋几乎...

  • 2、低纬信风带:炎热的原因和上面相同,现在打开你的地图,看看,北半球的低纬信风风向为东北风,就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所以不会带来水汽,这是干燥的成因.3、中纬西风带:纬度在30---60度之间,热量同上,还是看地图册,西风的风向是西南风,在北半球都是从海洋吹向陆地,会带来大量湿润的水汽,形成降水.,...

  • 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或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所致。由于肝胆位于中焦,故在三焦辨证中属中焦辨证范畴。主证:胁肋满闷,或见痞块,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身目发黄,或寒热往来,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