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穴:包治“一切内症”,你怎么看呢?

什么穴位如此神奇?
不卖关子,这就告诉你——内关

一、从俞穴特性来看
内关是心包经的络穴,别走三焦经。
心包经经脉:起于心中、下膈、历络三焦。

三焦经经脉:散络心包,下膈,偏属三焦。
由此看来,上、中、下三焦部位,凡是胸腔、腹腔及五脏六腑的间隙,皆为心包与三焦两经所走遍。
因此,内关穴对于一切内脏疾病,凡是属于实证、热证都可以考虑应用,所以有“一切内症针内关”的论点。
内关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阴维脉。
而阴维脉则发于肾经的筑宾穴,上行入腹,循胁肋,上胸膈,故内关能治胸、胁、腹部疾病;但如属虚寒证,宜加灸膻中、中脘、气海等穴,以助阳温中散寒。
二、从病候来看
内关穴属于心包经,而心包经病候是主脉所生病,心包为心之外围,代心受邪,心主血脉,因而,内关能通脉活血以治心痛。
内关为心包经的络穴,别走三焦经,而三焦经病候是主气所生病,所以内关穴又能调气开郁,以治五脏六腑之气滞血瘀的实证热证。
三、从厥阴主风来看
心包与肝两脏同属厥阴经。
按《素问·六微旨大论》:“厥阴之上,风气治之”,心包代心行令,表达喜乐,心藏神,肝藏魂。
心情舒畅则心包与肝两脏之气机如春风之拂煦,神魂宁静,心平气和;若情志抑郁则心包与肝两脏最易化火生风,风火迫使神魂妄动不宁,可以形成癫、狂、痫症。故取内关功能舒肝熄风,宁心安神。
但癫、狂、痫的发病原因复杂,多由于气滞痰凝,痰郁化火,或阴虚火炎,故治宜涤痰、清火、滋阴等法,因此临证时独取内关亦难获全功。
四、针刺得气与神经分布的关系
内关穴的得气针感,如触电样传导到四个手指(小指除外),疗效显著。
临床上,常见的胸闷,善太息(呼吸不畅)的患者,针刺内关后,呼吸即刻得到通畅,表明了内关穴善能“调气开郁”的疗效。
内关穴的针感,有个别的也能传导到整个五个手指,是通过尺神经吻合支实现的。
但需注意,体质较弱者,若针感如电击样传导到手指,则针后留有反应,手指活动时,仍出现触电样针感,在持物及手按动作时,更为明显;有的须经三至五天,方可自然恢复;如恢复迟慢者,宜须针刺后溪穴,能可促其早日恢复。
五、内关的配伍作用及释义
内关配建里——治胸中苦闷内关配公孙——治肚痛内关配三里、中脘——治腹痛内关配委中——头痛、胸、胁、腹痛、经闭一:内关配建里所治的胸中苦闷,是由于忧思过度,气郁不舒,脾胃运化不及所致,或伴有胸脘痞满,痰凝食积等症(此刻检查中脘、建里穴,常可出现反应点)。取内关配建里有调气开郁,消积导滞作用。

二:内关配公孙治腹痛,腹痛的病因,牵涉范围很广,不论外感风、寒、暑、湿,或内伤饮食、气滞、血瘀以及积聚、癃闭、虫病等,都可能导致腹痛。
公孙为脾经的络穴,别走胃经,脾之经脉,入腹,属脾,络胃,脾经病候有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公孙穴又通于冲脉,冲脉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故取公孙功能健脾和胃,以治胃脘痛、腹胀,理中降逆以治呕、噫、逆气。更有内关调气以开郁,通脉以活血,故凡是上腹痛或下腹痛,皆可应用;但“急腹症”,应在确诊后,再进行治疗。

三:内关配中脘、三里所治之腹痛,多为肝气郁逆,胃失和降所致之胃脘痛。
中脘为胃之募、腑之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穴,为胃病的反应点,故能治六腑之疾病;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合主逆气而泄。故中脘与足三里并用,功能理中降逆。加内关以舒肝和胃,可治上腹部胃脘痛;虚寒证宜灸中脘、三里以温中散寒。

四:内关配委中的作用:内关的主要功能,调气以开郁、通脉以活血。而太阳为诸阳主气,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因此,“血之郄”独在足太阳经委中穴,善能行气活血。委中在五俞穴中为合穴,而合主逆气而泄,与内关相配,功能调气降逆,活血逐瘀以治气滞、血瘀、逆气上冲等实证、热证,如头痛、胸、胁、腹痛、经闭。
2020-11-14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1:26: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第1步“内关穴”。“内”,内部也。“关”,副本也。内关名喻指心包经的表皮经水从而引入身体。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出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度从地之表部引入心包经的身体经络,心包经身体经络经水的汽化之气没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度出门表皮,好似被副本阻拦一般,因此而出名。

  • 症在左胸,取其右手,在腕部阳明经偏历穴、太阴经经渠穴、厥阴经内关穴各刺一针。 再在肘部阳明经曲池穴、手三里穴以及太阴经尺泽穴各刺一针,与先前阳明经、太阴经形成上下倒换。这几针,同时对治小姑娘的便秘之症。 便秘的对治思路,一般可直用本经本气,尤其是孩子,阳气本来就足,阳明经、太阴经既可以调理脾...

  • 想明白这个理,我迅速在阳明经曲池穴、太阴经尺泽穴、少阳经外关穴、厥阴经内关穴、少阴经通里穴、以及任脉列缺穴各下一针。 曲池穴与尺泽穴、内关穴与外关穴、任脉与督脉,在对治相应的一些不适之症同时,亦可担当调中重任。 对照法则来看,这几针,正好是和之前所扎的针形成了阴阳倒换,而且厥阴经、任脉本就循...

  • 按摩瞳子髎穴和睛明穴。 胆经上专治迎风流泪的穴位——瞳子髎穴,该穴(位于外眼角旁开0.5寸、眼眶骨外缘凹陷中)是胆经头面部的第一穴,按摩的时候用食指按压,每次自己数着按压40下,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寒湿水气的扩散,从而起到治疗迎风流泪的效果。之所以用食指按压,是因为食指的力度对于这个穴位来说正好,力量...

  • 按摩部位一:腋窝 从中医来说,腋窝处的顶点上有个穴位叫极泉穴,经常按摩可以宽胸宁神、调和气血。从现代医学上讲,腋窝处的淋巴组织非常丰富,经常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按摩方法如下: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腋窝,用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约3分钟;然后,左手上举,用右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