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两虚按什么穴位?

可以考虑艾灸中脘,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肾俞,腰阳关等,当然这只是常见穴,具体的需要辩证选穴2019-11-16
脾肾两虚的人可以按一下几个穴位,第一关元穴,第二足 三里,第三,中脘穴,这三个穴位是人体的,三大保健穴,对于脾肾两虚都有很好的作用,可以配上关元书,气海穴,2019-12-22
脾胃是后天之本,肾是先天之本,你脾肾都虚的话体质就比较差了,可以按摩人体的大补穴位,有涌泉穴位,在脚底下。三阴交穴位,在小腿内侧,足三里穴位,在小腿外侧,还有合谷穴位,在手上的虎口处,还有肾俞穴在后背上,具体的位置百度一下就明白了。2019-12-22
可以艾灸脾俞、胃俞、肝俞、肾俞、命门、中脘、足三里、天枢、太溪、照海、阴陵泉。

针对湿气重的可艾灸:丰隆、阴陵泉

艾灸的时间要根据灸量来定,时间一般在15到20分钟就可以了。如果有热证表现的可暂停使用,多喝水,等热证表现消退后再灸。3天一次。

可以选取涌泉、足三里、关元、内关(取内关穴的原因是因为你还有失眠健忘的症状)四个穴位,每天艾灸30到4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坚持一段时间,效果当会显著。2019-11-16
按穴位是没有用的,建议你别相信。

找个老中医看看吧2019-11-16
腰部要经常活动,注意腰部保暖。饮食要少甜、少咸,药补不如食补,食物营养搭配合理。房事要根据年龄控制频率,大劳大累,大饥大饱,醉后都不过性生活2020-03-18
mcxzy 阅读 47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2:57: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按摩隐白穴健脾止血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是脾经之井穴,脾主统血,脾阳虚弱,则统血无力,易导致各类出血疾患,尤以妇科病症多见,按摩该穴位可健脾回阳,调经统血,清心宁志。主治鼻出血,吐血,崩漏,呃逆,纳呆,腹胀,腹痛,癫狂,烦心,失眠等病症。穴位定位:位于足大趾末节内侧,距...

  • 穴位按摩强调配伍应用,健脾养胃可以选:第一组:百会、长强、肾俞、关元、中脘、足三里、曲池,功能健脾益气、补肾培元,主治脾肾两虚,便溏、脱肛,纳呆食少,或五更泻,形寒肢冷,面色萎黄。第二组:大都、脾俞、足三里、章门、太白,功能健脾益气,振奋中阳,主治中阳不振,食少腹胀,便溏浮肿,形寒...

  • 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

  • 3、肾俞穴肾俞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个。每日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头顶,两手摩擦双肾俞穴,每次10~15分钟。每日散步时,双手握空拳,边走边击打双肾俞穴,每次击打30~50次,可以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4、命门穴取穴时采用俯卧的...

  • 肾俞穴位:足太阳膀胱经之穴位,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压法:扪压法;三阴交穴位:足太阴脾经之穴位,位于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压法:捏压法、扪压法;内关穴位: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压法:切压法、...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