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得气是什么感觉?针灸为什么不会流血

针灸得气是什么感觉?
在针刺穴位后,经过手法操作或较长时间的留针,使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行针者则觉得针下沉紧;称为得气。这种针感产生的程度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往往和疗效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镇痛效果的好坏有关。得气与否也是针刺麻醉成功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实际是经络的气血集中在被针灸的穴位处的一种表现。气血在经络中运行,通常按照五十营的方式进行,也就是气血的高潮28分钟出现一次,其他时间处于低潮。当患病的时候则可能在某些经络中打乱这种运行规律,或使气血运行量减少。通过针灸的方法使穴位得到振奋,发挥自我改善功能,使气血向穴位处集聚,穴位出现明显调动和调整经络中的气血运行的能力,这时穴位就处于得气状态。所以得气首先是穴位的振奋。穴位要达到振奋状态,就得有气血的集聚,有了气血的集聚,穴位的感觉和活动能力就会增强。得气一词见于《灵枢·小针解》。它是气至的继续,是守气的依据。
得气现象可从以下5个方面体现出来:
①病人的感觉。主要是酸麻胀痛重5种感觉。这5种感觉并非越强越好,要因人因病而异。如身体虚弱长期失眠的病人,神经脆弱,只要略有一点痛胀感即可,多了则起反作用。
②医生的感觉。主要是针下的沉滞感,古人形容是如鱼吞钩,也就是在逐渐向里捻针的时候,突然感到用同样捻针的力量有捻不动或旋转速度减慢的情况,这就是得气的表现。但切忌过分单方向旋转造成肌纤维缠绕,那种沉滞不可取。
③穴位处出现红晕。红晕一般随着得气的过程逐渐出现,范围可大可小,形状多呈不规则的圆形,在出针以后逐渐消失。若是没有得气或得气感不明显,则红晕不出现或颜色很淡。
④出现轻微的滞针现象。主要表现在留针的过程中,针体周围皮肤紧束,略微高出其他部位皮肤,在运针和出针的时候,针下有沉滞感,尤其在出针的时候可以明显看到针体周围的皮肤随着针体上提而高出周围的皮肤,医生手下也会感到拔针时的阻力,但仅表现为拔虽滞而能拔动,与肌肉缠绕针体时出现的拔不动或拔针十分困难的感觉不同。
⑤仪器测定。主要用在科研上。
针灸为什么不会流血?
首先,注射针头易出现出血状况的原因有二。
临床上常见的注射针头多为6-7号针头,其对应内径为0.34-0.51mm;而针灸所用的毫针多为0.25-0.35mm。从此意义上考虑,针体的直径大小确实会对出血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注射针头除了肌肉注射外还常见静注,静脉刺破引发出血是难免的。这个理由还可以用于输血、抽血等状况下。其次,针灸不是不会扎出血,甚至刺灸中还存在一种刺络放血的手段。而单就毫针针刺而言,针刺出血也并不是零概率事件。
抛开针灸师的个人技艺问题来谈,正经361个穴位,奇穴阿是穴更是无数,可以说人体浑身上下都是穴位,日常磕碰都有可能血肿,针灸哪能幸免?别说毛细血管了,浅表静脉分布广泛,浅静脉有时候没避开也就扎上了,出血是细流状流血的,但是由于针体直径小,创面不大,按压一会就好,也不会造成淤血疼痛。
包括刺破动脉,一般按压止血就行。不过刺到深层动脉和神经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因为不同穴位因其定位和皮下结构的不同,其临床的针刺角度和深度都有相应的规定,手法不暴力、不深刺,就不会出现严重的出血情况。而再配合上进针出针的快速、平稳,出血的概率就更小了,但还是那句,小概率不等于零概率。
另外,毫针材质只对针感和操作性有影响,出血与否与材质无关。
2019-12-17
针灸的疗效主要取决于患者是否得气。患者得气时患者和针灸师均有感觉。当针灸师将针刺入穴位后,患者感觉扎针部位有酸、麻、胀、重感,或者这种感觉沿着一定的方向波散传导,即为患者得气,而此时针灸师也有针下沉紧的感觉。如果患者没有得气,除了进针时有点疼,没有其他的感觉,针灸师也会感觉针下空虚,需调整竞争方向或重新确定穴位再进针。2019-12-16
mcxzy 阅读 34 次 更新于 2024-11-15 00:58: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酸、麻、胀、重。捻针时才有感觉就是得气不明显。

  • 下针的那=一=刻疼,下针后会询问是否头晕脑胀等情况,记得如果是颈椎或腰椎,可以戴上耳机放音乐内心平静,会很轻松

  • 针灸的理论基础是经络,在经络的本质没有搞清楚之前,任何评论只能供参考。经络与针灸已有千年历史,应当相信它的存在。 针灸时,有得气的说法,可以感到酸胀麻沿一定路线运行。 中医讲的气,有正气与邪气(病气)之分,针灸的作用是用医者的正气...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