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原则是什么

中医理疗治疗疾病里有很多方法,像推拿、针灸、拔罐、艾灸等等,这些都是通外治的方法除患者的病痛。今天这里我们主要来讲一下中医理疗之推拿治疗的原理和作用。

推拿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它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目的。也就是说:推拿通过“手法”所产生的外力,在病人体表特定的部位和穴位上作功,这种功是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运用各种手法技巧,所作的有用的功,可起到纠正解剖位置时常作用。

推拿疗法的原理

1、纠正解剖位置时常

关节错位、肌腱滑脱等,因有关组织解剖位置失常而致的疾病,均可通过外力直接作用加以纠正,可根据其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2、改变有关的系统内能

通过对失调的系统内能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恢复正常,就能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如肌肉痉挛者,通过手法使有关肌肉系统内能得到调整,则肌肉痉挛就能得到解除;气滞血瘀者,通过手法使气血系统内能增大,加速气血循行,从而起行气活血的作用,解除因气滞血瘀引起的各种病症。

中医认为损伤后,由于血离经脉,经络受阻,气血流行不通,“不通则痛”。治疗的关键在于“通”,“通则不痛”。推拿手法是通过什么途径达到“通”而使其“不痛”的呢?

推拿疗法的作用

1、舒筋通络

损伤后,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害的软组织,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肌肉的收缩、紧张,直至痉挛便是这一警觉状态的反应,其目的是减少肢体活动,避免损伤部位的牵拉和刺激,从而减轻疼痛。这是人体自然的保护性反应。推拿消除肌肉紧张,对损伤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最敏感的压痛点往往在筋膜、肌肉的起止点,两肌交接或相互交错的部位,筋膜处分布的神经末梢比较丰富。通过对压痛点的治疗,消除了肌肉紧张的病理基础,就为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舒筋通络,可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放松,气血得以畅通,因此可以说是松则通,通则不痛。必须说明:这与盲目地“松松筋骨”不可同日而语。对推拿医生来说,要行之有据,操之有理,一举一动恰到好处,方为上工。

2、理筋整复

在软组织损伤部位,通过手指细心触摸,拈捺忖度,从摸得的形态、位置变化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损伤的性质。但必须清楚盲目推拿不但终无裨益,而且有加重断裂、错位等病变之弊。要注意:只有“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3、活血祛瘀

一是促进肢体组织的活动;

二是促进气血流动;

三是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

推拿手法对柔软体腔内的脏器有直接促进和调整其功能活动的作用。

综上所述,祖国医学“通则不痛”的理论,在伤筋的推拿治疗中可具体衍化为“松则通”、“顺则通”、“动则通”三个方面。这三者总合起来可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2020-11-13
mcxzy 阅读 39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6:05:2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治疗原则是: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基本治法为:温法、通法、补法、泻法、汗法、和法、散法、清法。三:推拿手法的基本作用 1.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2.调整脏腑 3.理筋散结 4.正骨复位 四.推拿手法的作用原理 力学作用 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痉挛 直接作用于机体 解除局...

  •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原理主要包含两方面:首先,通过手法的生物力学原理,作用于人体特定解剖部位,如某些穴位,纠正人体解剖结构的病理变化,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主要用于骨折、脱位、筋跳槽、骨错缝等外伤类疾病的治疗;其次,通过手法作用于患者经络及穴位,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及脏腑功能,主要用于内科、儿科...

  • 1. 推拿的基本原理:推拿基于中医的经络理论,认为人体的各个部位与内脏功能都通过经络相互联系。通过特定的手法刺激这些穴位和经络,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的目的。2. 推拿的主要作用:推拿不仅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还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舒缓神经紧张等。对于颈椎病、腰椎间...

  • 中医推拿是一种通过手法作用于体表,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的治疗方法。古代医学文献中提到,如《素问·血气形志篇》指出,因形体遭受多次惊恐,经络不通,导致疾病产生,可以通过按摩和醪药治疗。《素问·举痛论》则指出,寒气侵袭背部经脉,导致气血郁滞,可以采用按摩法,通过按摩经络来促进气血...

  • 经络作为人体的联络网络,遍布全身,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通过经络传导,影响全身各组织。例如,对脾俞、胃俞的按摩可健脾和胃,点按合谷穴有助于缓解牙痛,体现了推拿治疗的经络导向原则。现代医学认为,推拿的物理刺激能引起生物物理和化学变化,通过神经反射和体液循环调节,引发整体反应,从而调整病理生理...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