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理论中人体的阴阳是指什么。
2.中医理论中人体的五行是指什么。
3.阴阳五行的意义?
在中医理论中,具体到人体,阴指人的形体,器官,四肢百骸,以及血津液等物质存在;阳指各器官,各部位的功能,其具体表现形式为气(气的运动)
五行是与五脏相合的,木火土金水分别合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五脏,依次相生,隔位相克,即木生火,火生土,而木克土,金克木。生我者威吾之母,我生者为吾之子。
中医应用阴阳五行理论当然是来指导临床的,阴阳是一切病变的根本,或是形体,或是精神,或是阴虚阴盛,或是阳虚阳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五行阐发人体五脏的关系,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由此产生一系列的治疗大法,如培土生金,就是通过补土来补肺,治疗中必须照顾五脏的五行生克关系方可取得满意的疗效。2007-06-28
2.中医理论中人体的五行是指什么。
3.阴阳五行的意义?
在中医理论中,具体到人体,阴指人的形体,器官,四肢百骸,以及血津液等物质存在;阳指各器官,各部位的功能,其具体表现形式为气(气的运动)
五行是与五脏相合的,木火土金水分别合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五脏,依次相生,隔位相克,即木生火,火生土,而木克土,金克木。生我者威吾之母,我生者为吾之子。
中医应用阴阳五行理论当然是来指导临床的,阴阳是一切病变的根本,或是形体,或是精神,或是阴虚阴盛,或是阳虚阳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五行阐发人体五脏的关系,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由此产生一系列的治疗大法,如培土生金,就是通过补土来补肺,治疗中必须照顾五脏的五行生克关系方可取得满意的疗效。2007-06-28
1.中医理论中人体的阴阳是指什么。
2.中医理论中人体的五行是指什么。
3.阴阳五行的意义?
呵呵,你这几个问题有意思!就让我重温一下学生时代的感觉吧!
应该说,你问的问题书上都很明确的写得有,但又很抽象,主要还是靠以后自己在工作当中去慢慢领悟.所谓的理论结合实践吧^_^
回答:
1、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左为阳,右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等等。还有很多,书上都有,我一时也想不起太多的了。
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五行相对应的是五脏,指:肺、肝、肾、心、脾
五脏相对应又各开窍于:鼻、目、耳、舌、口
说了五行,又不得不说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六腑又和五脏的关系是相对应的。
反正意思就是说,阴阳五行学说把人体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器之间又是密切不可分割的。
呵呵,说得不好,别见笑。
又让我过了一把学生瘾。
为了便于记忆,把上面的还整理下。
木火土金水
肝心脾肺肾
目舌口鼻耳
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怒喜思悲恐
还有一个五行相生相克的图,我画不出来,大概讲讲。
木
水 火
金 土
顺时针是相生(用线连起来就是个圆),木生火(古代用木头发火)、火生土(木头烧完了变成灰、灰又变成土)土生金(所有的金属、矿藏都是埋在土里的)金生水(这里是怎么解释的我忘了)水生木(树木生长需要水)
顺时针隔一个是相克(用箭头连起来就是个五角星),木克土(树木生长需要吸收土壤里的养分)土克水(用土可以改变流水的方向)水克火(这个不用解释)火克金(炼铁、铸剑什么的需要火来融化)金克木(刀子、斧头可以把树木砍断)2007-06-22
2.中医理论中人体的五行是指什么。
3.阴阳五行的意义?
呵呵,你这几个问题有意思!就让我重温一下学生时代的感觉吧!
应该说,你问的问题书上都很明确的写得有,但又很抽象,主要还是靠以后自己在工作当中去慢慢领悟.所谓的理论结合实践吧^_^
回答:
1、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左为阳,右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等等。还有很多,书上都有,我一时也想不起太多的了。
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五行相对应的是五脏,指:肺、肝、肾、心、脾
五脏相对应又各开窍于:鼻、目、耳、舌、口
说了五行,又不得不说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六腑又和五脏的关系是相对应的。
反正意思就是说,阴阳五行学说把人体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器之间又是密切不可分割的。
呵呵,说得不好,别见笑。
又让我过了一把学生瘾。
为了便于记忆,把上面的还整理下。
木火土金水
肝心脾肺肾
目舌口鼻耳
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怒喜思悲恐
还有一个五行相生相克的图,我画不出来,大概讲讲。
木
水 火
金 土
顺时针是相生(用线连起来就是个圆),木生火(古代用木头发火)、火生土(木头烧完了变成灰、灰又变成土)土生金(所有的金属、矿藏都是埋在土里的)金生水(这里是怎么解释的我忘了)水生木(树木生长需要水)
顺时针隔一个是相克(用箭头连起来就是个五角星),木克土(树木生长需要吸收土壤里的养分)土克水(用土可以改变流水的方向)水克火(这个不用解释)火克金(炼铁、铸剑什么的需要火来融化)金克木(刀子、斧头可以把树木砍断)2007-06-22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中医应用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所以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就是阴阳互根。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相对的。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而夜间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
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来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007-06-21
中医应用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所以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就是阴阳互根。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相对的。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而夜间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
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来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007-06-21
1.中医理论中人体的阴阳是指什么。
中医中,阴指精,精就像油,油越多,机器干活就越能用力,不会停止,所以,内经云,观阴之兴衰,则知其生死之期
中医中,阳指气,气生力,气越多,力也就越多,力多,就产生的刚的概念,所以说,阳刚之气
2.中医理论中人体的五行是指什么。
五行只是用五行来比喻五脏相克,肾法水,肝法火,心法木,脾法土,肺法金,转换就是,肾克肝,肝克肺,肺克心,心克脾,脾克肾,因为相生相克,所以五脏就会吧自已的状态传入自己所胜之脏,肾为水胜肝,肾不好,肝一定不好,肝为火胜肺,肝不好,肺一定不好,肺为金胜心,肺不好,心一定不好,心为木胜脾,心不好,脾一定不好,脾为土胜肾,脾不好,肾一定不好,知道这些,人体的五行相克就很容易理解和运用了
3.阴阳五行的意义?
阴阳五行的存在的意义是因为他们是一个循环等1,平衡的关系,这样存在治愈百病的理论,用这个理论,用五行相克来平衡阴阳,就存在治愈百病的方法,剩下的就是对草药的理解来治病了,因为有这样出色的中医理论,所以,中华五千年来,从没有发生过死亡万人以上大规模的传染病,因为理论是绝对能用的,问题只存在草药,所以,一个村治不了,下个村就会能治,不出五个村,任何绝对制死的传染病都能完全治好,所以阴阳五行的意义就是治愈百病的方法2007-06-26
中医中,阴指精,精就像油,油越多,机器干活就越能用力,不会停止,所以,内经云,观阴之兴衰,则知其生死之期
中医中,阳指气,气生力,气越多,力也就越多,力多,就产生的刚的概念,所以说,阳刚之气
2.中医理论中人体的五行是指什么。
五行只是用五行来比喻五脏相克,肾法水,肝法火,心法木,脾法土,肺法金,转换就是,肾克肝,肝克肺,肺克心,心克脾,脾克肾,因为相生相克,所以五脏就会吧自已的状态传入自己所胜之脏,肾为水胜肝,肾不好,肝一定不好,肝为火胜肺,肝不好,肺一定不好,肺为金胜心,肺不好,心一定不好,心为木胜脾,心不好,脾一定不好,脾为土胜肾,脾不好,肾一定不好,知道这些,人体的五行相克就很容易理解和运用了
3.阴阳五行的意义?
阴阳五行的存在的意义是因为他们是一个循环等1,平衡的关系,这样存在治愈百病的理论,用这个理论,用五行相克来平衡阴阳,就存在治愈百病的方法,剩下的就是对草药的理解来治病了,因为有这样出色的中医理论,所以,中华五千年来,从没有发生过死亡万人以上大规模的传染病,因为理论是绝对能用的,问题只存在草药,所以,一个村治不了,下个村就会能治,不出五个村,任何绝对制死的传染病都能完全治好,所以阴阳五行的意义就是治愈百病的方法2007-06-26
我讨厌贴来贴去的
简单说
阴阳就是一个整体,有人误以为阴阳是两种物质或现象。阴和阳不能单独存在。说人的话就是人的整体。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也是整体,不是具体指某一种物质或现象。
他们的意义是认识物质和现象,包括人体。我们用他们来学习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2007-06-21
简单说
阴阳就是一个整体,有人误以为阴阳是两种物质或现象。阴和阳不能单独存在。说人的话就是人的整体。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也是整体,不是具体指某一种物质或现象。
他们的意义是认识物质和现象,包括人体。我们用他们来学习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2007-06-21
1,阴阳怎么说呢,是一样很抽象的东西,得靠自己理解.世界万物都存在阴阳两面,如人,男为阳,女为阴,头为阳,足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因古代认为人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耕种,而耕种时拱着背,背朝太阳,所以…)人体表面为阳,内脏为阴,五脏为阳,六腑为阴…2.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3.五行分别代表(只记得几个较重点的):木-肝,胆,怒,;火-心,小肠,喜,;土-脾,胃,思,肉;金-肺,大肠,悲,皮毛;水-肾,膀胱,恐,骨.如想了解得更清楚,建意还是得好好的研究下中医基础学.2007-06-23
阴阳就是一个方面的两个方向
而五行是另一个方面的5个方向
阴阳五行的意义就在于,把人体的复杂运行按照这几个方向来归纳。2007-06-23
而五行是另一个方面的5个方向
阴阳五行的意义就在于,把人体的复杂运行按照这几个方向来归纳。2007-06-23
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
五行就是指 金.木.水.火.土 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2007-06-21
五行就是指 金.木.水.火.土 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2007-06-21
阴阳: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五行: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阴阳五行: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合称,
你的武侠电视看多了吧.那些东西虚虚实实.科学才是唯一可信的.2007-06-21
五行: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阴阳五行: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合称,
你的武侠电视看多了吧.那些东西虚虚实实.科学才是唯一可信的.2007-06-21
建议不要学这样的东西,我都越学越糊涂了,中医这方面要彻底换成现代科学来研究了,阴阳五行只有弄苦人,没有现实意义。2007-06-21
不懂2007-06-21
建议下载或买本 人体使用手册
通俗易懂2007-06-21
通俗易懂2007-06-21
赏分好高啊,去买本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书吧,那里有全部答案,你可以自己给自己加分噢。2007-06-21
好复杂 啊.没有研究过2007-06-21
我的天,这要一一解释具体还劳动大发了
身为中国人大家多少都有点概念的82007-06-22
身为中国人大家多少都有点概念的82007-06-22
只可意会2007-06-24
建议你去买本中医基础理论
上面说的很全面很详细
不过靠自己理解
我现在为止关于五行相生相克相侮相胜的关系还有点晕2007-06-29
上面说的很全面很详细
不过靠自己理解
我现在为止关于五行相生相克相侮相胜的关系还有点晕2007-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