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配药方是根据什么配的

古人配药方不是随便组合,也不是分酸碱性的
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过世世代代、日积月累的口尝身受,逐步积累了药物知识。随着意识利用药物的不断发展,自然涉及到药物的选择、配合和调剂,逐渐产生了方剂。方剂是中药应用的基本形式。
早期的方剂,多数是单方,或仅由二三味药组成,十分简单。将两种或两种以的药物组成复方加以利用,可以增强作用、提高疗效,并减轻不良反应和毒性,无疑是古代医药学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进步。

古人配药方是辩证论治,明确病因病机治法.确定主症兼症,再根据病机分析,归纳出治法。然后根据方剂基本结构,按君、臣、佐、使基本结构适当配伍.

同时这要熟悉中草药的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沉浮等性能,掌握配伍技巧,这才配成一个药方.2012-10-17
临床试验,比如:神农尝百草、还有李时珍2012-10-16
中医发源于中国黄河流域,很早就建立了学术体系。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代都有不同的创造,涌现了许多名医,出现了许多重要学派和名著。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早在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末--前256年),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药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来源网络2012-10-17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8 04:50: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古人配药方讲究辩证论治,即根据病因病机确定治疗方法。首先明确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再通过分析病机,归纳出相应的治疗原则。随后,根据方剂的基本结构,结合君、臣、佐、使的原则,合理配伍药物。这一过程中,配药者必须熟悉中草药的四性(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以及归经、升...

  • 古人配药方是辩证论治,明确病因病机治法.确定主症兼症,再根据病机分析,归纳出治法。然后根据方剂基本结构,按君、臣、佐、使基本结构适当配伍.同时这要熟悉中草药的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沉浮等性能,掌握配伍技巧,这才配成一个药方.

  • 龙缠参阳明方:配方包含龙缠参、黑武实和酵酸浆。它属土,味甘,性寒,对于虚弱无力、易疲倦以及因外伤或内伤导致的失血过多有良好疗效。海楼石汤:由海楼石、红映山和火金粉组成。此药方属火,味咸,性凉,主要用于治疗咽喉干痒、咳嗽不止,以及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金乌藤散:由金乌藤、马玉...

  • 古代人生配药药方攻略如下:1、龙缠参阳明方,制作方式为:龙缠参+黑武实+酵酸浆。2、穿心剑两仪汤,制作方式为:穿心剑+滑菜+井水。3、海楼石汤,制作方式为:海楼石+红映山+火金粉。4、金乌藤散,制作方式为:金乌藤+马玉+火金粉。5、洛阳散,制作方式为:石天阳。古代人生这款游戏的玩法非常的...

  • 你提到的古代人研究中药、配置方剂的研究方法应该有很多种途径,从原始的口尝、亲身尝试到练习气功调息状态下体验药物的作用归经,如现不可考的《胎胪经》,就是在类似胎息状态下的道家内证体验,此外还有术数原理,从河图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术数里悟出的配药比例而研发出的六一散;以及直觉思维等的探索。必须要说明...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