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虚证和实证?

“邪气胜则实”是错的,正确的应该是“邪气‘盛’则实”。盛就是指邪气很强(西医来说就是病菌很多)。实就是说在正气没有虚的情况下,而邪气很强,正邪斗争激烈产生的证候。
精气夺则虚,就是说人体的正气被消耗或者本来就不够,这样就产生虚的证候。2013-09-04
虚 证 是指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

实 证 系指邪气过盛、脏腑功能亢盛所表现的症候。

当病邪有余而人体正气充足,机能代谢活动增强以抵抗病邪 ,故表现为亢盛的实证。
正气未虚邪气不盛,则正能胜邪而不病,或病后少传变恶化。

此消彼长 正气增长而旺盛,则邪气必然消退而衰减;邪气增长而亢盛,则正气必然虚损而衰弱。而且,由于邪正的盛衰消长,患病机体随即可表现为虚、实两种不同的病理状态及证候反映。这就是 虚实夹杂。

邪正的消长盛衰,不仅可以产生单纯的或虚或实的病理变化,而且在某些长期的、复杂的疾病中,往往多见虚实错杂的病理反应。这是因为邪与正相互斗争,其盛衰同时存在所致。

阴阳消长是指阴阳双方始终处于此消彼长、彼消此长的运动变化之中。这与疾病过程中的正邪消长,从表面上看似有相似之处,实质上根本的不同。首先,阴阳消长是永恒的,而正邪的消长是暂时的,它只存在于双方纠集时的病理过程中。其次,阴阳消长是互助的,即双方质与量通过消长而互变,它包括生理消长的互资和病理消长的互补。至于在某种条件下,消长超越了一定限度,平衡反遭破坏,演变为病理状态,又另当别论。而正邪的消长只有互损而没有互助,更不可能互资、互补,不是正胜邪败就是邪胜正衰。阴阳消长是互根的需要,也是欲求平衡协调的一种自我调节方式;而正邪的消长是双方拮抗互损时所表现出的作用及其结果,而非双方质与量的互变。2013-09-04

2020-12-25
邪气是指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则为实,虚则指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则虚;这就是基本原理;六淫指外感所致为实;脏腑内在阴阳气血失调为虚;我这是中医基础中的基础;望采纳2019-05-07
邪气胜则实,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邪气强盛,正气激烈对抗,而表现为实证。例如壮热,无汗,狂躁,腹痛拒按,尿赤便秘,脉滑数有力等。《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精气夺则虚是对虚证所下的定义。精气,指人体正气。夺,耗损之意。指因正气过度耗损而出现的虚证。如大病久 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大出血损伤阳气、阴液,都会导致正气虚 弱,机能衰退,表现为面白唇淡,神疲体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脉细弱无力等症状。2013-09-04
mcxzy 阅读 7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6:26:3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实证是指由邪气过盛引起的各种病症,表现为症状明显、病情剧烈。2. 虚证是指由正气不足引起的各种病症,表现为体质虚弱、功能减退。3. 外实证主要特征为无汗、头痛、身体疼痛,通常与外界邪气的侵袭有关。4. 内实证则以代谢障碍、脏腑功能失调和体内津液枯竭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内在机能的异常。

  • 中医中的虚证和实证,并不是指具体的疾病类型,而是对病症进行分类和判断的两个基本原则。虚证指的是人体的正气虚弱,实证则是指邪气旺盛。以通俗的比喻来说,虚证就像我方军队实力薄弱,即便敌方不是很强大,也能轻易击败我方;实证则是敌方实力强大,即便我方也不弱,但仍难以取胜。虚证的主要病因包括先...

  • 1. 中医中的虚实辨证是评估人体正气与病邪相对强弱的一种方法。2. 虚通常指正气不足,表现为虚证,即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的状况。3. 实则指病邪过盛,表现为实证,即病情剧烈,症状明显的状况。4. 《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提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强调了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5. 虚证...

  • 实症和虚证是中医中最为基础的两大类病症。实症通常表现为身体某些部位出现明显的症状,如牙龈上火,这表明体内有热毒或炎症,属于实证。而虚证则更多地表现为身体机能的衰退,例如身体疲乏无力,这往往意味着身体的正气不足,机能减退。

  • 1. 实证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体受到外邪侵袭,或是因痰火、瘀血、虫积、食积、水湿等病理产物阻滞而引起的实性证候。这种证候与虚证形成对比。实证的表现可能包括面赤、气粗、痰壅喘息、胸满、痞块症结、肿胀、腹痛、拒按、便秘、溲赤、舌苔厚腻、脉象实大有力等。2. 虚证是中医学中的另...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