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过度变化伤身体?看看《黄帝内经》怎么教你情志养生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止一个人看病的时候,大夫说你的病就是气出来的。这句话很直接地说明了情绪变化与我们身体 健康 息息相关。但是你知道吗?在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说明了情志与五脏的关系。在这一书中,“ 七情 ”为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悲从属于忧;肾“在志为恐”,惊从属于恐,这指出五脏精气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素问·举痛论》又曰:“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理论,说明 情志活动与人体脏腑是密不可分的 。正常的七情变化对于人体并无损害,而一旦过度便可对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在《黄帝内经》中推崇的情志 养生 方法。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恬淡,是安静的意思;虚无,心无杂念。恬淡虚无,即 思想安闲清净、没有忧思杂念 。精神内守,指 日常生活中精神守持于内而不外耗 。这两句话是说保持思想安闲清净、排除不良情绪,淡去名利、声色等种种欲望,烦恼自然也就少了。同时人要对自己的意识思维活动及心理状态进行自我修炼、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使之与机体、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而不紊乱的能力,精神内守于内,人便不会生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意思是圣人所做的是隐去私利的事,圣人专注自在无为的 养生 ,乐于保持止静定安的神态,随欲而畅志于虚无的内守。所以使寿命得以长久,能够达到天地的所赋。以此治身之道故而寿命无穷,可以尽享天年。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意思是在充满世俗的世界中要以自己所享受的食物为美味,以自己所拥有的衣服舒适为度,很乐意去感受民俗间的各种文化,认清现实,接纳自己在 社会 中的位置,不攀比,不嫉妒,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不要过多追求物质享受,做到清心寡欲,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应 社会 生活环境,这样才能主动融入,维持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保持精神朴素的状态,保持知足的心态,使情志顺畅,身体 健康 。
《素问·上古天真论》言:“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意思是在圣人的生活中,他们完全 顺应自然 的节奏,与天地达到融洽相处的境界,以恰好的心态在世俗中的生活,没有嗔怨之心,不过分追逐欲望名利,在外不使形劳于事,在内没有思想忧患,以 静安愉悦 为所务,以 自定虑得 为专功,形与体不疲惫衰败,精与神不散乱耗竭,也可寿至天赋之年。保持心境平和,心情恬愉自得。正确的 养生 方法是 即使身处世俗的生活却依然保持自然平和、淡而无为的状态。
从古至今,不止一位大家推崇顺其自然,安静平和的情志 养生 ,而这种做法,在快节奏生活下的我们,更加需要这样的放松。
2022-07-15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2:08:1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黄帝内经》讲“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并不是说,这些情绪不好,要压抑起来,而是说,这些情绪如果发生太多,得不到健康的疏导,超出了人自身的调节范围,就会影响和伤害到相应的脏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遇到重要的事儿,比如工作或考试,就会胃疼或腹泻,甚至根本...

  • 一、喜伤心:过度欢喜会损伤心气。《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因喜极而狂的故事,反映了喜伤心的情况。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感思维的中心。适当的喜悦能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疲劳。但过度喜悦会导致心气受损,如“乐极生悲”所言。喜乐应适度,以免影响身体健康。二、怒伤肝:怒气过盛会损害肝气。肝...

  • 1. 悲伤情绪对身体健康有显著影响,它能够迅速改变人的情绪状态。2. 持续的悲伤情绪可能导致生活失去希望,影响食欲,引起食欲不振甚至完全失去食欲。3. 长时间的悲伤,如失恋或亲人去世,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这种情绪波动会对身体造成长期影响。4. 《黄帝内经》中提到“悲则气消”,长时间的悲伤情绪...

  • 《黄帝内经》中提到,过度悲伤会损伤肺气。肺主司全身之气,气为血之帅,肺伤则气弱,气弱则血液运行不畅,导致气血不通,从而出现酸痛等症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控制情绪,避免过度悲伤对肺造成损伤。

  • 怒伤肝 目眩耳鸣乳胀痛 发怒是人类正常的生理表现,怒对我们的身体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适当的发怒可以抒发情绪,鼓舞斗志,消除紧张情绪。比如,战士上战场前就会激发愤怒的情绪,在战斗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但过度的发怒同样会伤害身体,出现抑郁、面赤、目眩耳鸣、乳房胀痛、口苦甚至昏仆不省人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