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穴位分布图及作用 十大补气穴位和十大补血穴位

1 人体 10大补气穴位
脾俞穴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人体的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作用:外散脾脏湿热之气
足三里 归经:足阳明胃经
位置:在小腿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开一横指(中指)
作用: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健脾和胃、祛病延年
膻中 归经:任脉
位置: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作用:集心包经气血,可以缓解气滞、气逆之心肺胃病、乳病
关元 归经:任脉
位置:在下腹部,肚脐直下3寸
作用:补摄下焦元气,扶助机体元阴元阳
气海 归经:任脉
位置: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作用:温阳益气、化湿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
涌泉 归经:足少明肾经
位置: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笫2、 第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作用:益精补肾、滋养五脏六腑
太溪 归经:足少阴肾经
位置: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作用: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
百会 归经:督脉
位置: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作用:醒脑开窍、安神定志、升阳举陷、通督定痫
肺俞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在背部,笫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调补肺气、补虚清热
悬钟 归经:足少阳胆经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作用:泄胆火、淸髓热、舒筋脉,平肝息风,舒肝益肾
人体 10大补血穴位 血海 归经:足太阴脾经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作用:运化脾血,引血归经
天枢 归经:足阳明胃经
位置:在肚脐左右2寸的地方
作用: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
三阴交 归经:足太阴脾经
位置:在小腿内侧,足踝骨的最高点上3寸处
作用:调和气血,补肾养肝
隐白 归经:足太阴脾经
位置:在足大趾的内侧,趾甲旁边0.1寸的位置
作用:调经统血、健脾回阳
髀关 归经:足阳明胃经
位置: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髋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作用:理气和胃、健脾除湿、固化脾土
下关 归经:足阳明胃经
位置:在面部,在颧骨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通经利窍、舒经活血、促进新陈代谢
期门 归经:足厥阴肝经
位置:该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作用:健脾疏肝、理气活血
章门 归经:足太阴脾经
位置:该穴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作用: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
说明:足三里、关元两穴补气、补血功效兼有,此处不再重复列出。
2023-01-13
mcxzy 阅读 91 次 更新于 2025-04-17 17:21: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天枢穴位于腹部,按摩此穴可以促进胃经和大肠经的气血循环,增强消化功能,为补血提供基础动力。同时,保持大肠经气血充盈,有助于止泻通便,促进肠道清洁。双手拇指下压左右两边天枢穴,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既补血又排毒。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是肝、脾、肾交汇的穴位,按摩此穴可以调和气...

  • 人体十大补气穴位 脾俞穴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人体的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作用:外散脾脏湿热之气 足三里 归经:足阳明胃经 位置:在小腿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开一横指(中指) 作用: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健脾和胃、祛病延年 膻中 归经:任脉 位置:位于胸部,...

  • 2、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起始穴位位于拇指的尖端,名为少商穴。经常按压此穴有利于呼吸系统的健康。女性朋友经常按压此穴还能改善面部气色,还能消除疲劳、淡化皱纹之功效。3、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在手肘屈肘外侧的凹陷位置有一个穴位为小海穴,经常按摩此穴可以促进小肠营养的吸收,可以有效改善女性朋...

  • 1. 气海穴的位置:气海穴位于人体下腹部的正中线上,是中医经络系统中的一处重要穴位。找准气海穴,对于补气效果至关重要。2. 气海穴的补气作用:气海穴是气的汇聚之地,通过按摩、艾灸等刺激方式,可以激发身体内的正气,达到补气效果。对于气虚、乏力等症状有良好的缓解作用。3. 刺激气海穴的方法:...

  • 三阴交穴的主要功效:1、保养子宫和卵巢人体的任脉、督脉、冲脉这三条经脉的经气都同起于胞宫(子宫和卵巢)。其中,任脉主管人体全身之血,督脉主管人体全身之气,冲脉是所有经脉的主管。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每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左右,能保养子宫和卵巢。促进任脉、督脉、冲...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