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2


  3.电针法
  电针是在针刺基础上结合通电的一种新疗法。当针刺穴位得气后 ,在留针过程中针体上通入特定的电流 ,用电刺激结合留针刺激 ,以达到适合的剌激量 ,使刺激的效应有所提高。电针能使留针时的刺激量增强 ,具有类似持续运针的刺激效应 ,还能客观地记录剌激参数 ,便于分析研究。
  (1)取穴:选穴可参照体针法。
  (2)方法 :根据病情 ,每次取4~6 穴。以颈项部、神经干上段为主穴。根据病痛扩散部位 ,循经选取远部穴位为配穴。以负极接主穴 ,正极接配穴。选疏密波 ,电流频率为每分钟 120~300次 ,强度以病人忍受为度。每次15~20 分钟 ,隔日一次 ,10 次为1疗程 ,疗程间隔4~5 日。
  (3)注意事项:同体针部分。
  4.灸法
  灸法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 ,点燃以后在体表的一定穴位熏灼 ,以热力刺激人体 , 是防治疾病的方法。治疗颈椎病的常用灸法有艾条灸与温针灸 ,均有良好的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解痉止痛与温阳补中、益气固表的作用。
  (1)艾条灸:取艾绒 24g ,平铺在26cm长、2Ocm宽、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上 ,将其卷成直径1.5cm的圆柱形 ,用胶水或浆糊封晒成。也有在艾绒中掺入其他药物粉末的 ,这种艾条又称药条。中药房一般都有成品出售。艾条灸使用时一般分温和灸与雀啄灸。温和灸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 施灸部位 ,距1.7~3.3cm左右进行熏烤 ,使患者局部有温热而元灼痛。一般每处灸3~5 分钟 ,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雀啄灸是艾条点燃的一端像乌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 ,也可以均匀的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颈椎病可常灸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 ,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2)温针灸:指在针刺得气后留针过程中 ,将艾绒捏在针柄上 ,点燃或装上 1~2cm长艾条点燃 , 使艾绒点燃后的热力与针刺同时起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3)注意事项:艾条灸与温针灸时要防止燃烧的艾绒或燃尽的热灰脱落 ,引起烫伤或烧坏衣物。颜面部、血管肌腱表浅的部位与孕妇腰骶部 ,应慎用灸法。
  5.拔罐
  拔罐法又名吸筒法 ,古称角法。这是以一种杯罐作工具 ,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 ,使吸着于皮肤 ,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方法。
  (1)取穴:阿是穴、大杼、风门、天宗、肩井、肩贞。
  (2)方法:用玻璃罐或竹罐 ,采用闪罐法 ,将罐吸于穴位上7~10 分钟后取下 ,以出瘀斑或出血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 ,10 次为1疗程 ,疗程间隔3~5 日。
  (3)竹罐药水置备:艾叶、杜仲、防风、麻黄、木瓜、川椒、土鳖虫、羌活、苍术、独活、苏木、红花、桃仁、千年健、海桐皮各1Og ,乳香、没药各5g ,布包加水煎煮而成 ,使用时将大小不同的竹罐在煮沸药水中煮2~3 分钟 ,拔罐前甩尽药水 ,并冷却到50 ℃左右。
  (4)注意事项 :拔罐时注意时间 ,以防烫伤。
  6.耳针
  耳针 ,是在耳廓部一些特定穴位上用针刺等方法来防止疾病的一种疗法。从耳与经络脏腑的联系表明 ,耳是人体整体的一部分。分布耳廓上的穴位 ,既是各部病症的反应点 ,又可作为针灸治疗的刺激点 ,出现在耳廓的阳性反应点 ,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
  (1)取穴:颈、颈椎、神门、枕、皮质下、肝、肾。
  (2)方法:每次选3~4 穴 ,严格消毒后 ,以30号3.3cm长的毫针刺入0.7~lcm ,每穴得气后留针 20分钟 ,留针过程中行针2~3 次 ,并配合颈部活动 ,幅度由小变大 ,每周2~3 次 ,10 次为一疗程。或以揿针行皮内针或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 ,每穴按压3~5 次/日 ,使产生酸、麻、胀、痛。每周治疗1~2 次 ,10次为一疗程。
  (3)注意事项:注意消毒 ,严防感染。
  7.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疗法 ,是通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以达到改善机体病理状态的目的。
  (1)取穴:颈夹脊穴、大椎穴、阿是穴等 ,神经根型加天鼎 ,椎动脉型及交感型加风池。
  (2)药物:维生素B1 50~100mg , 维生素B12 250~500ug,有 营养 神经作用 ,麻术者适宜。维生素 E:油剂50mg ,有改善局部组织氧供 ,消除局部炎症水肿及止痛作用 ,可缓解根性症状。丹参注射液:2ml加10%葡萄糖5~10ml时 ,有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对颈椎病的眩晕、头痛等症状较重者适宜。当归寄生注射液:2ml或当归注射液 2ml ,可缓解根性症状。野木瓜注射液:可缓解疼痛。
  (3)方法:每次选 2 个穴位 ,常规消毒后刺入穴位 ,略作提插 ,使得气明显 ,天鼎穴应使针感达到病臂及手指为佳 ,回抽无血后 ,缓缓注入上述药液一种 ,每穴 1ml,隔日1次 ,10 次为一疗程。
  (4)注意事项 : 选穴取穴注意、安全 , 避开重要神经、血
  管 , 进针后避免大幅提插捻转 , 以免伤及邻近组织。
  8.头针
  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皮上的一些特定穴区针刺治病的一种方法。头部与人体各脏腑器官有密切的关系。历代关于头部经穴的记载 ,就有用以治疗全身性病证。
  (1)取穴:神经根型取对侧感觉区上1/5 的下段 ,对侧上肢感觉区。脊髓型取对侧运动区、双足运感区。
  (2)方法:快速进针 ,刺入一定深度后快速捻转 ,不提插。持续捻针2~3 分钟 ,留针10 分钟 , 然后再重复捻转行针 ,反复行针2~3 分钟 ,此后即可出针。急性期 ,每日1次 ,缓解期隔日一次 ,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5 日 o
  9.刺血疗法
  (1)取穴:颈部夹脊穴、大椎、阿是穴。
  (2)方法:在颈项部穴位上用皮肤针中等刺激叩刺 ,或在颈项病变部位循经叩刺 ,待轻微出血后加拔火罐5 分钟左右 ,使局部出血少许。每周1~2 次 ,10 次为一疗程。
2022-06-20
mcxzy 阅读 72 次 更新于 2025-04-11 20:11: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睡前,饭前饭后不要施灸。2、针灸治疗颈椎病中医将颈椎病分为风寒湿,气滞血瘀,风湿热,肝肾亏虚这四种,治法宜舒筋通络,活血止痛,补益肝肾。取天柱,风池,肩井,申脉,太阳经,足少阳经,华佗夹脊穴为主,肝肾亏虚加太溪,太冲穴位,风寒型宜温针,补虚泻实,按照疗程进行,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 颈椎病的针灸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常规选穴针灸:主穴:颈夹脊、大椎、肩髃、曲池、足三里、悬钟。配穴:根据具体症状,可选用身柱、肾俞、环跳、阳陵泉、肩井、天宗、阳池、中渚等穴位进行配伍。温针灸:在进针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针法,然后在针柄上套上1~2cm长的艾条进行温针灸。选穴通常包...

  • 1. 神经根型颈椎病: 落枕穴:用于缓解颈部疼痛和僵硬。 后溪穴:有助于疏通经络。 手三里穴:可缓解上肢疼痛。 尺泽穴: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华佗夹脊穴:常用于颈椎病的治疗,以疏通经络。2. 脊髓型颈椎病: 绝骨穴:有助于强筋壮骨。 昆仑穴:可缓解下肢症状。 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增强...

  • 同时根据中医局部取穴,邻近取穴的原则,同时还可以辅以颈椎夹脊,风府,大椎,魄户,天桂等穴位,治疗颈肩部僵硬,颈肩背部疼痛等症状。2 颈椎病针灸的穴位 颈夹脊 颈夹脊穴在第二颈椎到第七颈椎棘突间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天柱穴 正坐低头或俯卧位,在哑门(督脉)旁1.3寸,当顶...

  •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多样,其中针灸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手段。治疗时通常选取颈夹脊穴、阿是穴、落枕穴、风池穴、合谷穴,通过直刺或斜刺的方式,并配合泻法,以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局部还会采用温灸或TDP照射30分钟,以增强疗效。针灸过程中,每5分钟需行针一次,以确保针感的持续和...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