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中医说我中风了,我不明白什么意思

中风又称急性脑血管意外,以偏瘫、失语,甚则突然意识丧失为临床主症。本病起病急骤,往往在短时间内脑部损害症状达到高峰,如患者幸存,则神经功能恢复缓慢。其中以动脉硬化性脑梗崇最为常见。本病发病率高,病残率高,死亡率高,占我国自然死因的第一、二位。现代医学在本病急性期多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但目前尚无公认降低颅内压的药物,而在恢复期或后遗症期更乏特效措施。

在中医学中,本病又名卒中。《黄帝内经》对中风已有不少记载,当时在认识上以症状为主,描述为“偏枯”、“仆击”等,治疗则重针灸。至汉代《金匮要略》始定名为中风,将喁僻不遂、不识人、舌强难言等症统一于一个疾病。然而,从秦汉直至隋唐,始终认为本病病因以“虚中外风”为主,治疗多用驱风、扶正的方药,《备急千金要方》还倡用酒剂和灸法。宋、金、元时期,对中风病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非风学说兴起,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火气痰虚有关,非独外风所致。至明代,内风为主的病因说得到肯定,从而推动了治疗的改革,出现顺气化痰、健脾益气、养血活血、补肾滋阴等新的治法和相应的方剂,并开创闭脱救治。至清代,中风分类趋于精细,如分为真中风、类中风、阴中、阳中、热闭、寒闭等;辨证用药更为精当,创制了多种有效方剂,如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迄今仍广泛用于临床。2016-11-29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6:23:5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你好,中医里中风的说法有两个,如下:1.指的是感受了风邪气,如果是风寒,往往成桂枝汤类症,风热成瘟病类症。2.指的是由于风邪侵犯人体正气虚弱的部位,直中而导致人体严重的阴阳混乱。我们平常见到的症状就有一下子倒下,或嘴巴歪了,或半身不遂了,或嘴巴流唾液了,甚至完全昏迷不醒等等。中医...

  • 中风也叫脑卒中,俗称半身不遂。有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中风。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嘴角歪斜、语言吐字模糊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

  • 针刺十宣放血法,在古中医应该是非常盛行的,在当今边远地区也仍然有实行的。我也亲自实行过。结论是:的确能急救,不但用于中风,也用于高热惊厥,各种抽搐,用于癫痫发作,效果神速!但是对于癫痫的持续状态也无效。 用于治疗中风,症状轻的,不用刺十宣,极其危重的,刺也无效!对那些中等危重的,比如轻度昏迷的,针刺后很快刺激...

  • 一、科学的方法治疗一些疾病 有的人说当有中风的情况,可以把患者的指尖用针刺破滴几滴血。但是并不是有效果,可能还会有一些缺血性中风,需要确诊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中风或者是昏迷。扎手指放血对患者来说并没有什么用,还可能会让患者有一个血压上的升高,加重了病情,而且也会增加出血量。所以这种刺痛...

  • 你好!80高龄,有高血压病史,突然昏倒,不能说话,不能行走,多见于中风。1、出现语言障碍、行动不便时,只要没有昏迷,多数患者心里都是明白的,不受控制而已。2、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都能医治。经治疗后,有的病人能够完全恢复,不留半点痕迹;有的病人会遗留说话含糊、半身不遂等后遗...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