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说的脾、肺、肾三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中医历史悠久。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得到了丰富、完善和提高,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医疗体系。它以其鲜明的特色,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即使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会惊讶地发现,中医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指导方法是如此科学、严谨和令人信服,以至于被誉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

中医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医学,以脏腑经络为核心,以辨证施治。中国古代圣贤发现,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和联系是维持生命的关键。因此,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中医一直密切关注脏腑经络理论。可以说,对脏腑经络的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认识程度,决定了一个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中医把人体内脏分为“五脏”和“六腑”。“五脏”是:肝、心、脾、肺、肾;“六腑”是: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也认为内脏是相互联系的,如肝胆、心、小肠,内脏是相互联系的,如肝生心、心生脾、肝生脾、心生肺等。正是因为内脏器官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得以维持。如果这种正常的功能活动被破坏,就会引发疾病。

在对各脏腑功能活动的认识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各脏腑各有各的功能,即“各司其职”,如肝藏血、肝控引流、肝强筋、开窍于目,其荣耀在于爪;心主神明,血主舌主神明,其光彩在于脉...还发现在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器官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即肾和脾,中医常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其他学者认为中医的脏腑功能以心、脾、肾为中心。
由于肾和脾在人体中的特殊地位,古代医家对肾和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认识,形成了朱丹溪等滋阴派和李东垣等健脾派。这些医生的理论和医疗实践加深了我们对肾、脾等脏腑的认识。
2021-04-23
中医常说的脾,肺,肾三经,就是指人体的脾,肺,肾脏器。脏腑之间有互相资生,制约的关系,因此在病理情况下,肺脏局部病变也必然会影响其他脏器和整体。2021-04-23
中医常说的脾、肺、肾三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中医有全息的理论,认为在足部或手部分布着体内各个脏器的反射区,如手背对应人体腰部,所以经常腰痛、腰酸的人,应该多拍拍手背事实上,脾气急噪的人往往都是肝火旺。因此一个人发脾气时,你不要和他计较。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肝气过旺而化为火气,他是克制不住的。2021-04-23
五脏六腑:
脏:
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
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2021-04-23
指的是这三个器官都有三方面的保养,必须要注意这三方面,不然会生病。2021-04-23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2 14:51:3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脾瘅是中医中的一个概念,它涉及到五味的摄入、胃的储存和脾的运化功能。中医认为,脾负责输送津液,而津液在脾的调节下,使人感到口甘。2. 现代研究发现,脾与胰腺的病理对应关系得到证实。实验表明,脾虚患者的胰功肽试验和尿淀粉酶活性均低于正常人,这表明脾虚可能与胰腺功能下降有关。3. 南...

  • 1. 在西医中,所谓的“脾”指的是脾脏,而在中医中,“脾”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2. 中西医对于五脏的称呼有所不同,中医简称为“心、肝、脾、肺、肾”,而西医则称之为“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在文化和医学上的不同。3. 中医中的“脾”与西医中的“脾脏”...

  • 中医的五脏六腑理论主要是一种功能定位,比如肾并不是独立的肾脏,而是泛指泌尿系统,包括膀胱等,脾也不是指独立的脾脏,而是泛指消化系统,包括胃等。那么中医所说的五脏六腑到底是什么呢?中医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五脏主要是贮藏精气,六腑壬要...

  • 中医理论认为:肾属于五脏(注:五脏:心、肝、脾、肺、肾。)之一,是人体的先天之本(注: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有,是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它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为生命的基础,故称为“...

  • 五脏六腑在中医中是对身体内脏器官的一种分类。具体来说,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则包括小肠、胆、胃、大肠、膀胱和三焦。一、五脏 1. 心:心是五脏之首,主要功能是主血脉和藏神。心气推动血液在全身运行,输送营养物质。同时,心还主宰人的思维意识活动。2. 肝:肝的主要功能是疏泄和...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