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艾灸哪个位置?

子宫穴 子宫穴位于脐下4寸,旁开三寸除,艾灸该穴位,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子宫下垂崩漏,子宫内膜炎,腰痛等症,具有调经止带,理气和血,升提下陷的功效。
次髎穴 取俯卧位,在腰骶部两凹陷处连线上,自正中线向左右两侧用户食指比一横指处取穴。艾灸该穴位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腰痛等症,有补益下焦,强腰利湿的功效。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采用仰卧的姿势,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艾灸该穴位主治彭抢眼,月经不调,痛经,腰痛虚劳,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具有调补肝肾,调经止带,调理肠道, 强身健体的功效。
三阴交穴 正坐屈膝成直角,找到足内踝尖,向上取3寸作为X轴,与胫骨内侧后缘作为Y轴,两轴线相交处即为三阴交穴。
艾灸该穴位主治痛经,腹胀,腹痛,便溏,肠鸣等,具有通经活络,滋阴补肾,疏肝理气,调和气血,健脾利湿的功效。
2020-09-04
艾灸具有温经通阳、散寒止痛的作用,对于宫寒或者月经血淤不畅引起的痛经,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灸关元、中极、气海、三阴交和次髎穴,也可以灸肚脐的位置,即神阙穴,都可以起到缓解痛经的作用,但是需要长期坚持。艾灸肚脐时也可以进行隔姜灸,切一片薄薄的姜片,放置于要灸的位置上,姜具有驱寒的作用,隔姜灸更可以起到温经止痛的作用。另外,还可艾灸背部膀胱经以及督脉经上的穴位,如双侧的肾俞、腰俞、腰阳关等。

还需要提醒的是:月经期要注意保暖,不能吃生冷寒凉食物,也不要接触凉水。2020-09-04
痛经的话,应该是艾灸肚脐眼上面的四个手指的位置。2020-09-04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7:27: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实际上,艾灸治疗痛经主要选取的是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等穴位。建议女性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艾灸,以避免盲目操作可能带来的风险。艾灸的功效在于活血化瘀、舒经通络,有助于体内淤血的排出,使经血更为顺畅。但值得注意的是,艾灸并非适用于所有女性。部分女性因体质差异,可能并不适合使用艾灸来缓解...

  • 艾灸治痛经并不是灸屁股部位,艾灸治疗痛经主要选择的是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等穴位,女性最好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进行艾灸,不宜自己盲目艾灸。艾灸能起到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的作用,可以帮助体内淤血排出,让经血更为顺畅。不过艾灸也是因人而异的,有些女性痛经并不适合用艾灸,具体要根据自身的实际...

  • 当利用艾灸治疗痛经时,需要明确痛经的原因,并精准选取穴位进行对症治疗。对于由器官无病变引起的痛经,艾灸中极穴(脐上一寸)、关元穴、气海穴以及三阴交等穴位是有效的选择。在腹部取穴时,可采用仰卧姿势,将约3毫米厚的姜片置于腹部穴位上,再取少量艾绒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若感觉温度过高,可适当移...

  • 艾灸的功效主要是起到温通、散寒、通络的作用,痛经一般艾灸脐周穴位,如子宫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通常痛经分实证和虚证,具体如下:1、实证:指血瘀阻碍胞宫脉络导致不通,而出现疼痛,可以是肝郁气滞血瘀,也可以是寒凝血瘀、热结血瘀。针对寒证,比如寒凝血瘀导致痛经可以用艾灸;2、...

  • 在艾灸治疗痛经时,首先需要找到正确的穴位。子宫穴是其中一个重要穴位,它位于脐下4寸,旁开三寸处。艾灸该穴位可以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子宫下垂崩漏等症状,具有调经止带、理气和血、升提下陷的功效。次髎穴是另一个关键穴位,它位于腰骶部两凹陷处连线上,自正中线向左右两侧各一横指处。艾灸该...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