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尾穴的任脉络穴

尾翳穴,神府穴,骬尾穴,骭鹘穴,骬骬穴,臆前穴。。 (1)鸠者鸟之一种,其习性特征与鹃相近,鸠与鹃最大的不同之处即是鹃鸟不自营巢,而是在其它同类鸟巢内下蛋并由它鸟代为孵化。尾者余也,指鸠鸟余下之物。鸠尾名意指任脉热散的天部之气在此会合。本穴物质为任脉热散于天部的浮游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此气如同鸠鸟之余物一般,故名鸠尾。(2)尾翳穴。尾,余也。翳,羽毛做的华盖穴也。尾翳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的浮游之气。理同鸠尾名解。(3)骭。胸前骨也。骭,小腿骨或肋骨。骭名意指任脉天部层次的络脉之气在此为收引冷降的变化。本穴物质为任脉的络脉之气,所处为天之天部,其变化为收引冷降,表现出肾水的收引特征,故名骭。(4)神府。神,与鬼相对,指天部之气也。府,府宅也。神府名意指任脉的天部之气在此聚集。理同鸠尾名解。(5)骬。胸前骨也。(6)尾。尾,余也。,黄色分泌物也,脾土尘埃也。尾名意指本穴的天部之气中亦有一定的脾土尘埃。(7)骭鹘。骭,小腿骨也。鹘,鸟科动物,隼类,似山鹤而小,短尾,青黑色,多声。鹘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青黑色指穴内气血有肾气的收引冷降之性。骭鹘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为散热冷降的变化。理同鸠尾名解。(8)骬骬穴。(9)臆前穴。臆,胸也。前,前面也。臆前名意指本穴位于胸前,无它意。(10)任脉络穴。本穴物质为任脉天部的浮游之气聚集而成,本穴有联络任脉各部气血的作用,故为任脉络穴。(该穴别名中有二个未作解释,原因是查不到词意的出处,待查到字意后再补充上去。电脑字库中没有的字不能显示,请谅解) 气血物质为天之上部的浮游之气。。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016-05-18
mcxzy 阅读 80 次 更新于 2025-04-07 22:38: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鸠尾穴的命名源自其位置和功能,鸠指鸟类,尾指任脉热散的气体在此聚集。该穴位于腹部,具有联络任脉各部气血的作用,故被称为任脉络穴。2. 尾翳穴,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层次的浮游之气。其位置在鸠尾穴附近,具有类似的功能。3. 骭、骭鹘、骬、臆前等穴名,均与人体解剖或位置有关。这些穴位...

  • 8. 作为任脉络穴,鸠尾穴的气血特征是天部的浮游之气,运行规律是散热冷降后下行至中庭穴。9. 鸠尾穴的功能作用在于收引水湿,治疗上,寒症宜补之以灸,热症则需泻针出气以调和。10. 鸠尾穴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是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疾病包括消除疲劳、治疗晕车晕船、缓解焦躁性格等。

  • 鸠尾名意指任脉热散的天部之气在此会合。本穴物质为任脉热散于天部的浮游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此气如同鸠鸟之余物一般,故名鸠尾。(2)尾翳穴。尾,余也。翳,羽毛做的华盖穴也。尾翳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的浮游之气。理同鸠尾名解。(3)骭。胸前骨也。骭,小腿骨或肋骨。骭名意指任...

  • 鸠尾穴,位于人体腹部的特殊位置,具体而言,它坐落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隶属于任脉,是任脉络穴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此穴位受到冲击时,会直接影响腹壁的动、静脉以及肝、胆系统,甚至可能震动心脏,导致血液流通受阻,严重时可能会引发生命危险。取穴方法相当简便,无论是正坐还是仰卧,鸠尾穴都位于心窝...

  • 鸠尾穴,一个在古代医学典籍中记载的穴位,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它还有别名,如尾翳、(骨曷)骭,被归类为任脉的一部分,是膏之原穴,也是任脉的络穴。此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沿着人体前正中线,具体来说,是在胸剑结合部下方1寸的位置。在现代解剖学中,此区域布有第七肋间神经的前皮支以及...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