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风穴、内关穴、中府穴在哪里

翳风穴[位置]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功效]利颊、聪耳、正口僻。   [主治]   古代记述:耳鸣、耳聋、口眼歪斜、口噤、颊肿、牙痛、瘰疬、暴喑、牙车急痛、耳中湿痒、耳红肿痛、视物不清。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灵枢经脉篇>阴溢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阴气盈盛于内与阳气相背,失于协调,心暴痛,胸部烦闷、隔中满、本穴用之效也内关穴的主治症状为: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风湿疼痛、治疗月经痛等。 中府穴位置:1、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即是本穴。2、男性乳头外侧旁开两横指,往上直推三条肋骨处即是本穴(平第一肋间隙)。   3、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主治  ①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证。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②肩背痛。2013-10-28
一、翳风 翳风是三焦经和胆经的交会穴,其深部接近面神经,有清热散邪,聪耳明目之作用,故是治疗面神经的重要穴位。
位置:位于耳垂后方的凹陷中,当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用手按压时有明显的酸、胀、麻的感觉。
主治: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耳聋、耳鸣、腮腺炎等。 二 内关 “内”是和外相对而言,“关”意指经气由此而出入,故名内关。
位置:在腕横纹正中直上二寸(三横指)两筋间。
主治:心绞痛、胸胁痛、胃痛、呕吐、晕厥、失眠、眩晕、妊娠恶阻。 三 中府 “中”指中气;“府”指经脉之气所聚结处。上归于肺,府聚此处,形成手太阴肺经的第一个穴位,故名中府。 位置:在乳上三肋,距腹正中线(任脉)六寸处。 主治:胸上部疼痛、咳嗽、气喘等。2013-10-28
mcxzy 阅读 42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5:07:2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翳风穴[位置]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功效]利颊、聪耳、正口僻。 [主治] 古代记述:耳鸣、耳聋、口眼歪斜、口噤、颊肿、牙痛、瘰疬、暴喑、牙车急痛、耳中湿痒、耳红肿痛、视物不清。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 中医穴位刺激方法:取穴:天突、翳风、内关、隔俞、涌泉 用食指或中指在其胸骨切迹上垂直向下清缓点天突36次,用两手指肚分别重按翳风36次,要求闭眼,叩齿,读数,按一次数一次读一次,反复进行一直到感觉到没有异常,恢复后再按压一会儿(30秒左右),用大拇指按揉左右内关各36次,(在给别人急救时,...

  • 在阳明和太阳之间的区域,也就是肩髎穴附近,这里就是少阳经循行区域,在手为外关穴,在足为悬钟穴。这是三条阳经大致的同气对应。三条阴经分布在肩前和腋下。肩前云门穴、中府穴附近是太阴经循行区域,在手为经渠穴,在足为三阴交穴。腋前大筋附近为厥阴经循行区域,在手为内关穴,在足为...

  • 人体经络与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第四节 十二经脉与十二时辰的对应关系第五节 十二经脉与络脉、经筋、皮部之间的关系第二章 手太阴肺经第一节 脏器解读:掌控人体的呼吸系统一、肺是人体的“宰相”二、寅时养肺最适宜第二节 手太阴肺经穴位的对应病症治疗一、中府穴:咳嗽就按中府穴,...

  • 八、足少阴肾经(五穴) 涌泉足心前凹陷,太溪穴在踝跟间, 复溜内踝上二寸,横骨平取曲骨沿, 肾经终穴名俞府,任旁二寸一肋前。 九、手厥阴心包经(四穴) 曲泽肘窠横纹中,中关掌后二寸通, 掌后横纹大陵在,中指末端是中冲。 十、手少阳三焦经(八穴) 关冲无名指甲外,中渚四五掌骨间, 阳池腕上横纹内,...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