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胞肓穴

胞肓穴Bāohuāng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第53个穴位,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膀胱炎、尿道炎、睾丸炎等。坐位,从骨盆后面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可触及一高骨突起(髂后上棘),与之平行的髂骨正中突起处即第2骶椎棘突,髂后上棘与其之间的凹陷即为第2骶后孔,再旁开3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胞肓穴的按摩方法

刺法:直刺0.8~1.0寸。

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法:双手叉腰,以拇指指腹加以按压。

胞肓穴的作用

补肾壮腰,舒筋活络。主要用于调理和改善各种女性疾病,如肩膀酸痛、腰酸、下腹闷痛、手脚虚冷、气血失调、子宫脱垂等。廖佐芹教授说,该穴为膀胱经脉气所发,可助膀胱行水通利小便之效,对男性泌尿系统疾病也有效。

按摩胞肓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缓解治疗膀胱炎、睾丸炎、尿道炎、大小便不利等;

消化系统疾病:缓解治疗腹胀、肠鸣、便秘等;

其他:缓解治疗坐骨神经痛、腰脊强痛等。

【作用功效】通利二便、补肾强腰。

胞肓穴配合穴位治疗

1.配膀胱俞、中极,通调水道,适用于癃闭、失禁。

2.配命门、殷门,活血通络止痛,适用于腰脊疼痛。

3.配天枢、大横,可调肠理气,适用于肠鸣、腹胀、排便困难。2022-08-18
mcxzy 阅读 23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6:11: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胞肓穴Bāohuāng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第53个穴位,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膀胱炎、尿道炎、睾丸炎等。坐位,从骨盆后面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可触及一高骨突起(髂后上棘),与之平行的髂骨正中突起处即第2骶椎棘突,髂后上棘与其之间的凹陷即为第2骶后孔...

  • 再有:肩外俞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这些穴位依次分布在脊椎棘突下,左右旁开3寸处。8. 附:穴位:脊柱穴位,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

  • (1)先后在膀胱经上挑选胞肓穴、秩边穴,髋关部(会环跳穴),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用两手大拇指轻按各1分钟 (2)用两手大拇指轻按委中穴2分钟,随后两手大拇指轻按住委中穴令病人迟缓低头3次 (3)用两手大拇指轻按昆仑穴2分钟,随后两手大拇指轻按住委中...

  • 阳纲意舍与胃仓 肓门志室胞肓续 二十椎下秩边场承扶臀横纹中央 殷门浮郄到委阳 委中合阳承筋是承山飞扬踝附阳 昆仑仆参连申脉 金门京骨束骨忙通谷至阴小指旁流注线:此一经起于睛明,终于至阴。脉起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行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

  • 缩如一寒珠,雪落无化雪。扩为雾环身,九阴第二重。每日午时,找一极寒之地,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寒冰床上(一种玉、一年四季都如寒冰一样)。今人练习可在冰或雪上练习,静心绝虑,启动周天三十六圈,意守丹田片刻,打开气海、命门两穴,分别成螺旋状入寒气,吸一柱香的时间后,关闭以上两穴,丹田内有一寒球...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