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可以退热吗?

中药能退热而且效果很快,这是我亲身验药的一个偏方,15分钟见效,40分钟退烧,偏方是:芫茜半斤、姜、红糖适量煮水。

一年前,我经常会有感冒和低烧,吃的都是消炎药:头孢克洛分散片,清开灵,血塞通,头痛加布洛芬。可能是每次感冒发烧前兆都是吃这些,药性有抵抗吧,那次低烧有3天多,全身乏力伴有酸痛感觉,吃上面的消炎药有2天,没有好转现象,而且开始伴有头疼感觉。
心想,再这样下去有发烧的可能,想起之前在微信文章看到退烧方子。赶紧去查看了下,只需需要芫茜根,这个简单而且容易买到。
芫茜平时都会吃,心想不就是比平时多一点嘛,而且也不是直接吃芫茜的,买回来备用也好。马上动身去市场,买了半斤多,买回来当时天色已晚,草草吃点就睡觉了。
过不然,到了8点半被热醒,一量体温39.2℃。起身去厨房洗芫茜切根煮水,想起姜也是驱寒发汗的,又切几片生姜下去。水煮开不到10分钟我就倒出来喝了,试了一口,感觉味道怪怪的涩涩的感觉,冰箱有红糖加了3勺倒回去煮开。
煮开后,倒出来凉了一会,还是趁热喝完的,喝了和以前八角碗一碗那么多,刚喝完几分钟就浑身冒汗了,还是大汗淋漓那种。很快衣服都湿透了。
由于之前也有大量喝水,就是不排尿不出汗,喝完不到十分钟就有尿意,去了厕所顺便换了一套睡衣。心想这效果还是蛮快的,于是去量了下体温38.2℃。中间又去了几次厕所,从开始喝到我第二次量体温40分钟多点,第二个次量得37.8℃。

退烧了,全身松开,就是还有些乏力。不过,在凌晨两点多第二次高烧烧到40.9℃。去厨房在煮一碗,把切下的颈和叶子一起煮了。想到泡热水脚也能出汗,去厕所接一桶热水。这边接好水,那边也煮好了。接着一边喝芫茜煮水,一边泡脚,效果很快就体现了,但是这次出汗量比上一次还要大。喝完7~8分钟体温降到38.5℃,中间又去了几次厕所,隔了15分钟再量体温已经是37.5℃。汗停又换了一套衣服,隔了二三十分钟量一次体温,反复量一个多小时,睡意袭来,又接着一个回笼觉。
第2天醒来,第一时间量体温,还好37℃多点。煮了点粘稠的白粥,胃口也回复了。第一次感受到小偏方这效果比退烧针效果这么好,还那么快见效。
为了预防再次发作,我吃饱后,去生草滩抓了鱼腥草和龙葵。2个都是3-4两总共不到10块钱,这2个都有消炎作用,熬水喝。经过2天喝消炎巩固,到现在没得过重感冒,也没发过烧。
以上都是我自己亲身验证过的,不紧效果快,而且还便宜,不到20块这病就好了。不知道头条里,有没有其他人验证过这个方子。

2019-04-07
mcxzy 阅读 6 次 更新于 2025-04-15 18:34: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对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小儿发热: 使用发汗作用的中药:如麻黄、桂枝、生姜等。这些中药的发汗作用相当于西药的退热作用,能够有效帮助小儿迅速退热。 注意剂量与煎服方法:运用得当的情况下,一般一剂即可奏效。但需要注意中药的剂量以及煎服方法,以确保安全和疗效。对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小儿发热: 使用清热解毒的...

  • 退热的中药常见的有麻黄、柴胡、竹叶等,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1、麻黄:麻黄属于解表药,具有发热解表、宣肺平喘作用,临床上可以治疗风寒感冒、咳喘胸闷等症状。2、柴胡:柴胡性寒味甘,归肝、胆经,在中医上具有疏肝升阳、和解表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热入侵引起的发热、头痛等症状。3、竹叶:竹叶性...

  • 除了上述药物外,还有一种中药——白薇,亦能退虚热。白薇味苦、微咸,性微寒,入肝、胃经。白薇能清热凉血,尤善退虚热,适用于治疗溃疡病热入阴分、阴虚发热、久热不退等症状。白薇常与生地、地骨皮、青蒿等滋阴退热药物配伍使用。白薇适用于清血热、退虚热,并略有透解之性,外感发热、久热不退...

  • 中药柴胡、羚羊角具有明确的退烧作用。可以用于体温超过38.5℃的高热病人或者有抽搐危险的病人。这类药物起效相对比较快,作用缓和而且持久。一般也不会导致大量的出汗后果,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另外,还有一些复方制剂的中成药也可以退烧,还可以对症治疗本身的症状,比如麻黄汤、银翘片、清开灵颗粒等,可以实现...

  • 前两组处方中的药物均为清热解毒类,敷于涌泉穴的目的是引热下行,引火归原,从而达到退热的效果。第三组处方中不仅包含清热解毒之品,还有清心开窍之品,敷于脐部可通过经络传导发挥退热作用。在使用中药外敷治疗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皮肤情况。由于小儿皮肤娇嫩,对药物刺激敏感,用药后如发现皮肤周围发红...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