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辩证施治?

辨证论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大方面,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证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特性的概括,包括病变原因、病变部位、病变性质及邪正关系等。证与症状和病有着质的区别。症状只是病人诉说的不适,如头痛、腹痛等等,同一症状可以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病理机制常可完全不同。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典型临床表现、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病理过程,如感冒、中风、痢疾等。因此,证比单纯的症状或病名都更能够全面、深刻、确切地揭示疾病变化的本质。所谓“症”,是指单个的症状(包括体征)。疾病全过程中出现的所有症状、体征,都属于“症”的范围。症状是指病人主观不适的感觉与某些病态反应,如头痛、咳嗽、出汗、胸闷、恶寒、呕吐、出血等等。体征是有着某种客观指征的病理变化,如面色苍白、水肿、血肿、脱肛、创口等等。“病”,是对疾病的总称,可概括疾病的全部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笼统的病理概念,基本上反映疾病全过程的病理变化。“证”是一个证候群的病理概括。这个证候群的出现,是疾病发展到某个阶段,或同样的疾病表现在不同个体上的具体症状、体征的有机组合。证候群的症状、体征之间,有着某种必然的内在联系。“证”必须在辨清病因、病位、病性、正邪力量对比的基础上才能概括成“证型”。辨证,是将望、闻、问、切等四诊中收集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证的要点(病变原因、病变部位、病变性质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确定治疗原则和大法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是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择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加以实施。治疗的效果反过来可以检验辨证和论治正确与否。在临床治疗时,可以根据辨证结果,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既可看到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因此在临床治疗时,还可以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来处理。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反应等的不同,或者由于疾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它所表现的“证”不同,故治法不一样。如水肿病,有实有虚,有的因为肺,有的因为脾,有的因为肾功能失调所致,病症相同,但病因不同,自然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同为感冒的这一种疾病,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因此需要分别选用疏散风寒和疏散风热的治法进行治疗,这就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可以表现出近似的本质特点,出现相同的病理机制,即相同的“证”,故可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久病泄泻、慢性水肿、哮喘等不同的病,在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却都会出现肾阳不足这一相同病症,可以采用同一种治疗方法:温补肾阳。这就是“异病同治”。总之,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二者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在临床实践的检验与推动之下,形成了辨证论治的诊疗体系。他们都是中医学的精华,有着高度的实用价值。中医治病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取决于“证”的性质。相同的证,代表着类同的主要矛盾,可以用基本相同的治疗方法;不同的证,提示其本质特点不同,就必须用不同的治法,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和精髓所在。2020-06-07
中医的辨证论治就是说采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诊,观察你的气色,看舌苔,脉像来辨证施治。2020-06-07
辨证论治,又称为辨证施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2020-06-06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4-09-21 08:26: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