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穴阳棱穴是一个穴位?

不是, 阳泉,地基,气冲,是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阳泉穴在手指上是奇穴给找找。2020-05-31
没有这两个穴位。有个阳陵泉穴,胆经合穴。治胆囊炎的。2020-05-30
这两个穴位可不是一个穴位哟2020-05-30
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归属足少阳胆经,有治疗肩周炎、落枕、膝关节炎、腰扭伤等作用。阳陵泉穴的位置: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图解阳陵泉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阳陵泉穴的准确位置图】

【图解阳陵泉穴的位置】
【阳陵泉穴】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即:在小腿的外侧,膝关节下方的外侧有一个高点(腓骨小头),从高点的前下方大概一寸左右有一个凹陷。)【 穴位解剖】当腓骨长、短肌之中;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返动、静脉,膝下外侧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和腓总神经分支。
皮肤、皮下组织、小腿深筋膜、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腓总神经在窝上角由坐骨神经分离以后,沿着窝外侧壁到腓骨小头的后下方穿腓骨长肌,分为腓浅、深神经。腓浅神经的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阳陵泉穴:膝盖外侧有一个小骨头(腓骨小头)
点击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穴名解说】
阳陵泉穴 Yáng líng quán(GB34),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合(土)穴。八会穴之筋会。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筋之会穴。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穴位含义】胆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1)“阳陵泉穴”。“阳”,阳气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断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飞落下传的经水及胆经膝下部经脉上行而至的阳热之气,二气交会后,随胆经上扬的脾土尘埃吸湿后沉降于地,胆经上部经脉落下的经水亦渗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于穴周,脾土中的水湿则大量气化,本穴如同脾土尘埃的堆积之场和脾气的生发之地,故名。阳陵名意与阳陵泉同。
(2)“筋会”。“筋”,肝胆所主之风也。“会”,交会也。筋会名意指胆经的天部风气在此汇合。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下传的寒湿风气和胆经膝以下各部上行的阳热风气,在本穴为汇合之状,故名“筋会”。(3)“胆经合”。“合”,会合也。本穴为胆经气血会合之处,故为胆经合穴。理同筋会名解。(4)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同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胆经上、下两部的天部水湿风气会合而成,在本穴为聚集之状,表现出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风气和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运行规律】散热吸湿后冷降归地。【功能作用】降浊除湿。
【阳陵泉穴位的作用功效】
1、治疗膝关节炎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下肢瘫痪、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坐骨神经痛、腰腿疲劳、踝扭伤,肩周炎,落枕,腰扭伤,臀部肌肉注射后疼痛;2、缓解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胆囊炎、肝炎,胆结石,胆绞痛,胆道蛔虫症,习惯性便秘;3、缓解治疗其高血压病、遗尿、肋间神经痛。

【阳陵泉穴位配伍】阳陵泉穴配曲池穴治半身不遂;阳陵泉穴配日月穴、期门穴、胆俞穴、至阳穴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阳陵泉穴配足三里穴、上廉穴治胸胁痛;阳陵泉穴配环跳穴、风市穴、委中穴、悬钟穴,有活血通络,疏调经脉的作用,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阳陵泉穴配阴陵泉穴、中脘穴,有和胃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胁肋痛;阳陵泉穴配人中穴、中冲穴、太冲穴,有祛风镇静解痉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阳陵泉穴配支沟穴主治胁肋痛;阳陵泉穴配日月穴主治胆囊炎。据报道针刺阳陵泉可使胆囊收缩,胆总管规律性收缩,能促进胆汁分泌,对奥狄氏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主治范围】(一) 胆腑病证《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合治内腑”,《灵枢。四时气篇》:“邪在腑 ,取之合”。胆附于肝,内藏清汁,肝与胆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故肝胆多同病,因湿热蕴结,入侵肝胆,胆汁外溢;或脾阳不运,湿热内阻,胆汁外溢;以及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胆实火等所引起的病证,都属本穴的治疗范围。(二) 筋的病证阳陵泉是筋之会穴,为筋气聚会之外。《难经。四十五难》云:“筋会阳陵泉”。故阳陵泉是治疗筋病的要穴,特别是下肢筋病,临床较为常用。具有舒筋和壮筋的作用。(三) 经脉通络上的病证依其足少阳经的循行、针感的走向和穴位的所在,循经取穴,本穴治疗本经经脉循行通络上的下肢、髀枢、胁肋、颈项病,以及肝胆火旺,循经上扰的眼、耳、头部病变。
【临床应用】(一) 胁肋痛《灵枢。五邪篇》“邪在肝,则两胁中痛”。 《灵枢。经脉篇》:“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肝与胆相表里,肝脉布胁肋,胆脉循胁里,过季胁,说明胁痛与肝胆的关系甚为密切。故循经取穴,取泻本穴治疗气滞、血瘀以及肝胆疾患引起的胁肋痛效果均佳。《杂病穴法歌》载有:”胁痛只须阳陵泉“。我在临床上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在下列三型的胁肋痛中主要运用阳陵泉穴治疗,尚可辅用其它腧穴。1、瘀血胁痛瘀血胁痛者取泻阳陵泉外,可辅以血会膈俞,配三阴交以活血。跌仆损伤者,尚可取阿是穴。诸穴相伍有通经活络,行血祛瘀之功。2、肝郁胁痛肝郁胁痛者取泻阳陵泉通调气机外,尚辅肝之原穴太冲感肝之募穴期门,以疏肝理气。诸穴相任共奏疏肝解郁、通络止痛之功。3、湿热胁痛湿热胁痛者多与今之胆囊炎有关。阳陵泉、支沟泻之能和解少阳而清热化湿。期门、日月是肝胆之气募集之处,泻之能疏利肝胆的气血。诸穴相任共达清热化湿、疏肝利胆之效。
【文献摘要】《甲乙经》:胁下支满,呕吐逆,阳陵泉主之。《铜人》:治膝伸不得屈,冷痹脚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大成》:主膝股内外廉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苦嗌中介然,头面肿。《图翼》:主治偏风,半身不遂,足膝冷痹不仁,无血色,脚气筋挛。历代针灸医家将之列为要穴,亦与其主治有关。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脉三陷下者炙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此是治疗胆腑病症。阳陵泉又治筋病,如《录枢。邪气藏府病形篇》有:“……筋急,阳陵泉主之。”《马丹阳天星二十穴歌》:“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阳陵泉又治疗足少阳经体表循行通络上的病变。肩痛阳陵收--解决肩膀痛等疾病肩膀很痛的话找阳陵泉。阳陵泉的位置其实就是在足三里的外侧,就是刚才找足三里穴的方法,无名指指端的位置就是足三里,这个小指指端的位置就是阳陵泉,大家不用担心自己到底找的位置准备不准备,担心找不准的话,就把面积按大一点,有益无害,不可能有任何的副作用。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按摩阳陵泉穴的手法:1、用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两小腿的阳陵泉穴;2、两手掌心、掌根、指端一起用力,上下揉50下。防治膝关节炎、膝冷痛、鹤膝风、老寒腿、下肢不遂、瘫痪等。

治疗扭挫伤:首先是按压法重力按压,按压5,6分钟,然后可以用皮肤针敲打(因为它是实症),也可以出点血,这个时候也可以灸,艾灸可以让瘀血消散,能缓解很多疼痛。如果扭伤后疼的比较厉害或者是全身性的表现,可以配上手上的合谷穴,脚背的太冲穴。这两个穴位是我们人体的四个关口,能够舒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配用这样的两个穴位,再加上筋汇——阳陵泉,这样能比较快的把体内的风寒之邪、气滞血瘀等等从我们四肢末端把它们消散赶走。为什么刮痧从上往下,而且是单向的不能来回刮,就是要把病邪往肢末端赶,最后达到从四关把它赶出去。针刺方法: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深刺可透阴陵泉,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下放散。艾灸方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研究进展】胆囊炎、结石症:据报道针刺阳陵泉穴可使胆囊收缩。胆总管的规律性收缩,排出胆道造影剂,进入十二指肠。还能促 进胆汁分泌,对奥狄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对慢性胆囊炎、结石症有治疗效应。肝脾脏疼痛:针刺阳陵泉透阴陵泉穴,治疗肝脾脏疼痛疗效较好,用强刺激手法,得气后留针10~20分钟,捻转出针。落枕:针刺阳陵泉,治疗落枕95例,效果很好。肩关节周围炎:有报道针刺阳陵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6例,效果良好。调整脑血流量:针刺阳陵泉,对脑血流量有一定影响。对急性缺性中风患者,通过针刺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实验研究,针刺右侧阳陵泉和曲池穴可影响到脑的血流动力学,使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出针后脑血管阻力降低却不明显。而针刺对正常猫的脑血液动力学影响不大。
2020-05-31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4-11-16 02:59:0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若是阳陵泉穴,它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主治: 膝盖疼痛、坐骨神经痛、偏瘫、胸胁痛、胆囊炎。

  • E

  • 阳陵泉穴,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即:在小腿的外侧,膝关节下方的外侧有一个高点(腓骨小头),从高点的前下方大概一寸左右有一个凹陷。阳陵泉穴归属足少阳胆经,有治疗肩周炎、落枕、膝关节炎、腰扭伤等作用。 扩展资料穴名的来源“阳”,阳...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