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是什么?


【shù 】
解释:人体上穴位的总称。又四肢远端部位有五腧穴。
出处:《明史·方伎传·滑寿》:“《难经》又本《素问》、《灵枢》,其间荣卫藏府与夫经络腧穴,辨之博矣,而缺误亦多。”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输”,或从简作“俞”。
《类经·人之四海》载:“输、腧、俞,本经皆通用。”因此,腧穴又有输穴、俞穴之称,也有叫穴位、穴道或孔道的。
人体穴位常识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9个双穴、48个经外奇穴,共409个穴位。
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2023-04-06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18 20:33:3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腧穴,又称孔穴、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在针灸、推拿等疗法中,它们是主要的施术部位。腧穴学研究其位置特点、主治作用及基本理论,是针灸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现代研究结合了腧穴的形态结构与针灸效应,使腧穴学内容更加丰富。在《黄帝内经》中,腧穴被称为“节”、“会”、“气穴...

  • 腧穴是人体穴位的一种。具体指体内经脉之气汇聚集的地方,是脏腑经络之气与体表相互连接的途径。它反映了内脏和经络的功能状态,通过刺激腧穴可以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腧穴的具体解释如下:1. 定义与位置:腧穴是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关键概念。它们位于人体特定的位置上,这些位置通常是气血汇聚的...

  •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针灸防治疾病的刺激点,其并不是体表的一个点,而是立体结构,在甲乙经中称之为“穴孔”,《太平圣惠方》中称之为“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称之为“腧穴”,《神灸经纶》称之为“穴位”。《内经》中有“节”、“会”、...

  • 腧穴大致分为三类:经穴、奇穴和阿是穴。经穴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是“十四经穴”的简称,与经脉关系密切,不仅能治疗本经病证,还能反映所属脏腑的病症。奇穴则没有归属于十四经,但因其具有奇特疗效,故称为“奇穴”。这类穴位通常具有单一且明确的主治范围,如百劳穴专治瘰疬,四缝穴专治小儿...

  • 腧穴 [ shù xué ]人体上穴位的总称。 又四肢远端部位有五腧穴。见《素问·气穴论》及《灵枢经·九针十二原》。肝腧 [ gān shù ]见“ 肝俞 ”。肺腧 [ fèi shù ]见“ 肺俞 ”。以痛为腧 [ yǐ tòng wéi shù ]针灸取穴用语。出《灵枢·经筋》。指对于某些病症,以病痛局部或压痛点...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