魄户穴和膏肓穴总是在晚上七八点时发痒是怎么回事?

膏肓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的位置。

咱们中国人都知道一个成语,叫做“病入膏肓”。它形容一个人病势深重,已经很难挽回了。其中的膏,指的是心下部位。肓,指的是心下横膈以上的部位。这个成语的来源,相传是《左传》。话说晋景公有一次得了病,日重一日,于是派人到秦国请高明的医生来。秦国派来的医生,叫做医缓。但是医缓还没等来的时候,晋景公就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病化作两个小孩蹦蹦跳跳跑出来玩。其中一个神情慌张地问另一个说:“听说那个医缓是名医,很厉害,说不定会有手段来伤害我们啊”!另一个却说:“放心吧,我们处在心之下、膈之上,这么隐秘而深入的地方,无论是针刺还是药食,都无法触及我们,所以没问题的”。晋景公一觉醒来不久,医缓就倒了。谁知道,医缓对晋景公端详良久,竟然也说,您的病处在心下膈上,无论是药物还是针石,都没办法触及,所以没办法医治了。晋景公听完,夸赞医缓是良医,给了赏赐之后就送回去了。不久,晋景公真的病死了。

这个传说故事,虽然有牵强附会之嫌,但是它侧面说明了,古人把膏肓之地,看做生命的最深处,最重要之处。病到了这里,也就没办法医治了。

那么,这个膏肓之所,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有一种解读认为,膏肓穴位于魄户穴和神堂穴之间。魄户穴内应于肺,肺藏魄。神堂穴内应于心,心藏神。所以膏肓穴就是心肺两脏气血根存和交换的枢纽。心主血,肺主气。两者都是维系生命的重要脏器。同时,膏肓穴还位于中上两焦之间的关卡处。故而,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关系到生死存亡。还有一种解读认为,膏肓穴深处所藏的膏脂,是提供心火燃烧的“柴薪”。如果这个地方受邪了,比如阳气衰微,则心火难以燃烧,心神难以自持,人的生命也就要终止了。

所以说,膏肓穴,别看位置不起眼,但却是维系我们生命的一根绳索。这里的阳气散了,心神也就灭了。

既然膏肓穴如此重要,它又能帮助我们干什么呢?这就是补益虚损、调理肺气,甚至可以帮助我们起死回生。

说它能起死回生,一点都不夸张。曾有医案,说一男子,年52岁,1978年7月的一天,中午冒风雨回到屋内,忽然晕厥,冷汗淋漓而颜色苍白,四肢冰凉。舌黯,两目上视,不能言语,呼吸痿弱,情况万分紧急。这个时候辩证,为风寒直中,脉道阻滞。医家用左侧膏肓穴挑刺放血,患者顿时神智情形,冷汗渐收。这说明什么?说明风寒之邪直中膏肓。医家把膏肓内的邪引导出来,病就好了大半。

当然,这是医家的治疗方法。我们普通人,可以通过艾灸膏肓穴,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现代临床观察,艾灸膏肓穴可以补益肾阳元阳。这很好理解——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经气源于肾。比如说,肺病日久,损及肾脏,导致肺肾两虚的久咳患者,可以通过艾灸膏肓穴来补益肾阳,起到益肾平喘的作用。由于肾气虚弱、精髓不足导致的健忘、神经衰弱、失眠等,可以通过它来艾灸调治。生殖系统的遗泄之疾,可以艾灸膏肓穴来调治。还有脾肾不足导致的完谷不化、消化不良、慢性腹泻、腹中冷痛等,可以用它来调治。总而言之,它可以补益一身之虚损,实用价值还是很大的。2020-11-23
1)魄户。魄,肺之精也,气也。户,出入的门户也。魄户名意指本穴出入的气血为来自肺脏的阳热之气。本穴 物质和肺俞穴一样,皆为来自肺脏的外输之气,但因本穴与肺俞穴相比处于更外更高处,气血物质为比肺俞穴更为干燥的阳热之气,属于肺之精气,故名魄户。
2)魂户。魂,肝之精也,风气也。户,出入的门户也。魂户名意本穴出入的气血为横行的风气。本穴物质为肺脏外输的干热阳气,所处为天之天部,其运行为横向上行,表现出风木的特性,故名魂户。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
运行规律
循膀胱经横向上行。
功能作用
外散肺脏之热。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定位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背侧支 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
主治
咳嗽,气喘,肺痨,项强,肩背痛。
配伍
配天突、膻中治咳喘。
刺灸法斜刺0.5一0.8寸。2020-11-23
1)魄户。魄,肺之精也,气也。户,出入的门户也。魄户名意指本穴出入的气血为来自肺脏的阳热之气。本穴 物质和肺俞穴一样,皆为来自肺脏的外输之气,但因本穴与肺俞穴相比处于更外更高处,气血物质为比肺俞穴更为干燥的阳热之气,属于肺之精气,故名魄户。2)魂户。魂,肝之精也,风气也。户,出入的门户也。魂户名意本穴出入的气血为横行的风气。本穴物质为肺脏外输的干热阳气,所处为天之天部,其运行为横向上行,表现出风木的特性,故名魂户。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运行规律循膀胱经横向上行。功能作用外散肺脏之热。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定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背侧支 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主治咳嗽,气喘,肺痨,项强,肩背痛。配伍配天突、膻中治咳喘。刺灸法斜刺0.5一0.8寸。2022-06-27
痒说明体内有风邪,在皮肤表层,可以用拔罐艾灸的方法调理一下很快就会好的,2020-11-23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精微化生之所,人体的五脏六腑都靠它提供营养物质。但凡脾胃功能不佳的人,常常表现为面黄肌瘦、五脏不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这些令人头疼的症状,都可能出现。若脾胃出现病变,身体健康便会受到影响。

治疗脾胃疾病,疗效确切,特别是脾胃为主的慢性病,如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等,多可取得好的效果。现在把常见的适应证,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满、泄泻、便秘、呕吐等方面,辨证归纳于下:



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古称“不嗜食”,多由脾胃虚弱、火不生土、肝气犯胃等引起,辩证取穴于下:

1.脾胃虚弱

胃经:梁门、关门、天枢、不容、承满、气户、乳根、足三里、丰隆、下巨虚、冲阳、内庭。

脾经:隐白、太白、公孙、周荣。

大肠经:二间、下廉、天鼎。

2.火不生土

心经:神门。

肾经:灵墟。

膀胱经:脾俞、胃俞、胆俞、魂门、三焦俞、阳纲、意舍、膈俞、胃仓、承山。

心包络:劳宫、内关。

督脉:脊中。

3.肝木克脾、肝气犯脾

肝经:曲泉、章门、期门。

任脉:中庭、紫宫、上脘、中脘、下脘。



消化不良,伤食

由于饮食不节或脾虚不运,发生胸脘痞闷、嗳气腐臭、厌食、恶心、泄泻等。兹从脾胃虚弱、肝郁角度分别归纳于下:

1.脾胃虚弱

大肠经:手三里。

胃经:天枢、足三里、冲阳、上巨虚。

脾经:太白、商丘。

膀胱经:脾俞、膀胱俞、三焦俞、魂门、胃俞、胃仓、承山。

2.肝郁

肝经:章门。

任脉:中脘、下脘、上脘、璇玑。

督脉:脊中。



腹胀满

腹部胀满,有虚实之分。《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说:“病者腹满,按之不痛者为虚,痛者为实。”现辨证归纳如下:

1.脾胃虚弱

胃经:不容、承满、关门、大巨、水道、气冲、天枢、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上巨虚、足三里。

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

任脉:水分。

膀胱经:脾俞、胃俞、大肠俞。

肾经:大钟、太溪。

2.肝郁

肝经:曲泉、行间。

胆经:悬钟、外丘。

膀胱经:胆俞。



腹泻

腹泻是常见胃肠疾病,有的是脾胃虚弱,有的由肾阳不振或肝郁所致。

1.脾胃虚弱

胃经:内庭、足三里、承满、梁门、天枢、关门。

脾经:隐白、大都、太白、三阴交、阴陵泉、大横。

任脉:关元、石门、水分、神阙、中脘、气海。

2.肾阳不振

肾经:涌泉、然谷、交信。

膀胱经:大肠俞、三焦俞。

督脉:悬枢、脊中。

3.肝郁

肝经:曲泉、章门。



便秘

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实证多因脾胃实热、少阳相火所引起;虚证则常见于脾肾阴虚,归纳如下:

1.脾胃实热

胃经:足三里、丰隆。

脾经:太白、大都。

2.少阳相火

心包络:大陵。

三焦经:中渚、支沟、外关。

胆经:光明、阳陵泉。

肝经:章门、大敦、太冲。

督脉:长强。

3.脾肾阴虚

肾经:涌泉、肓俞、照海、太溪、大钟、交信、石关、阴都。

膀胱经:承筋、承山、大肠俞、膀胱俞、小肠俞、秩边、中髎、下髎、肓门。

任脉:石门。



呕吐

呕吐有因外邪引起的,有湿邪痰浊引起的,有肝气犯胃引起的等。现从外邪犯胃、食滞痰浊、肝气犯胃、脾胃虚实等,归纳于下:

1.外邪犯胃

肺经:少商、鱼际、经渠、尺泽、中府。

大肠经:阳溪。

脾经:公孙、大都、商丘。

膀胱经:肺俞、心俞、膈俞、胆俞、胃俞、肾俞、脾俞、魄户、魂门、承光、玉枕、厥阴俞、三焦俞、委中、意舍。

2.食滞,痰湿

胃经:足三里、人迎、不容、天枢、滑肉门、头维。

脾经:隐白、大都、商丘、公孙。

心包络:劳宫、大陵、间使、曲泽。

三焦经:支沟、颅息。

3.肝气犯胃

肝经:行间、太冲、章门、期门、大敦。

胆经:阳陵泉、悬钟、辄筋、本神、率谷。

4.脾胃虚寒

心经:少海、极泉、神门。

小肠经:天容、支正。

肾经:太溪、大钟、阴都、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石关。

任脉:下脘、中脘、上脘、巨阙、中庭、玉堂、紫宫、石门。

督脉:大椎。



流涎

涎为脾液,脾胃虚寒,则冷涎上涌,不能收摄。本病又与脑病有关。

1.脾胃虚寒

胃经:地仓、颊车。

大肠经:下廉、温溜。

三焦经:丝竹空。

任脉:廉泉。

2.脑病

肾经:然谷、太溪、阴谷、幽门、彧中。

膀胱经:膈关、心俞。

督脉:水沟、神庭。





痰病主在肺脾,临床上由于病因不同,有风痰、痰火、寒痰、顽痰等区分。现归纳于下:

1.风痰、寒痰

肿经:中府、天府、尺泽、列缺。

胃经:屋翳、丰隆。

2.痰火

胆经:风池、浮白。

督脉:上星。

3.顽痰

肾经:然谷、复溜、阴谷。

膀胱经:脾俞、膏肓俞、膈关、膈俞。

任脉:上脘、巨阙。



脾胃其他疾病

1.溏泻

大肠经:偏历。

肺经:太渊。

脾经:地机、三阴交、阴陵泉。

肝经:太冲。

任脉:神阙。

2.餐泻、食泻

大肠经:下廉、上廉。

胃经:上巨虚。

脾经:阴陵泉、三阴交。

膀胱经:肝俞、会阳。

肝经:太冲。

3.暴泻、洞泻

大肠经:三间。

脾经:大都、太白、隐白、阴陵泉。

膀胱经:肾俞。

肾经:然谷。

肝经:章门。

督脉:长强。

4.噎膈

肺经:中府。

胃经:乳根。

膀胱经:神堂、意舍。

任脉:膻中、阴交。

5.脱肛

胃经:气街。

膀胱经:大肠俞。

肾经:横骨。

任脉:神阙、鸠尾。

督脉:百会、长强、脊中。2020-11-23
魄户穴和膏肓穴总是在晚上七八点钟发痒,可能是哪个地方有点问题?到医院去检查一下吧!2020-11-23
mcxzy 阅读 85 次 更新于 2024-10-05 20:51: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有一部分人想要通过针灸来达到减肥的目的,但是部分的上班族,因为白天忙于工作,所以只有晚上进行针灸。经验步骤:首先,根据针灸理论,针灸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抑制食欲,由此导致食物摄入不足,能量摄入减少,体重减轻.其次,如果针灸期间和停止针灸后,不注意饮食和运动,往往会在短期内.....

  • 疼痛喜按还是拒按?做艾灸缓解理应喜按,那就是脾胃虚。多吃点粗粮养养,山药小米糙米什么的,按时定量,吃饭慢点,忌生冷油腻辛辣

  • 首先纠正个字,是针灸而不是针炙。 针刺后局部有酸胀,这是得气的表现,有得气才有好的效果。这种感觉在针刺结束后还保留,称针刺后遗感,也是正常现象,估计第二天酸胀感会消失。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