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足三里穴有什么作用?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用足三里穴防病健身的方法简便易行,一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二是可用艾条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
以上两法只要使用其一,坚持2-3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针刺或按摩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2018-01-06
按摩足三里能抗衰老,强身健体,对各种老年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按摩足三里能美容,按摩此穴可以调和气血、美化肌肤。足三里属胃经,是治疗脾胃的穴位,脾胃好身体才能健康;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是强壮身体的大穴,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长按足三里,能调节身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按摩足三里,能通经活络、疏风化湿,上午7—9点,胃经最旺时,按摩能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身体脂肪消耗,达到减肥的目的。晚上9—11点脾经最旺时按摩此穴,脾主运化,能把饮食水谷转化成能量,运输给各个脏器,从而达到进补的作用。大家在了解了这些功效之后,应该注意合理的进行按摩,这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合理的进行保健,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抵抗力,而且有助于养生保健,平时大家需要注意一些调和方法,这样对人体才更有效。
2018-01-06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那么足三里穴有哪些功效?消化系统方面 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神经系统方面 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内分泌系统方面 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足三里具体防治疾病有: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

2018-01-06
mcxzy 阅读 34 次 更新于 2025-04-16 21:36: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足三里穴位,位于腿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穴位之一。定期按摩足三里,可以带来诸多益处,如补益中气、止泻、安神以及促进食欲等。足三里是胃经的重要穴位,它位于膝眼下三寸,胫骨外缘。此穴位在治疗脾胃疾病方面应用广泛。除了日常保健,艾灸足三里还能有效改善面色枯黄,令人容光焕发。足三里穴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点...

  • 这个穴位还能有效缓解腹部疼痛。无论是气滞、气虚、血虚、积食、胃虚或脾虚引起的腹痛,按摩或针灸足三里都能起到缓解作用。通常,三四分钟的治疗时间就能明显减轻疼痛。足三里不仅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还是一个重要的长寿穴位。有俗语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这句话意味着,对于身体虚弱的人...

  • 1、调节肠胃问题 足三里是胃经穴位,防治肠胃疾病,对于腹部疾病,如胃肠虚弱、功能低下、食欲不振、腹泄、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等灸足三里穴相当有效。宝宝也能灸。但是胃酸过多,空腹时烧心患者,是不可以灸足三里穴位的。2、强筋健骨 能加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

  • 1、足三里的保健作用1、老人按延缓衰老。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全身气血不和或阳气虚衰引起的病症都可以通过敲打足三里来调整。具体方法是:用大拇指或中指做按压,每次5~10分钟,感觉该处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感。持之以恒,可防病健身,抗衰延年。2、女性按缓解痛经。按摩...

  • 足三里穴位在中医理论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要穴。它能帮助改善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有显著疗效。此外,足三里还有疏风化湿的功效,能够促进气血流通,提高机体免疫力,...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