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全部穴道功能与主治

  穴位

  1、老年病

  心脑血管疾病、更年期综合症等:头(百会)、面(晴明)、腰(肾俞)、腹(气海)、膝下(足三里)足心(涌泉)

  注意事项:应延长照射时间、最好边睡边照。

  2、分泌系统

  ⑴、甲状腺炎:

  颈前(天突)、后颈部(大椎)、腹部(气海)、肘前(曲池)、腕内(内关)、膝下(足三里)、足心(涌泉)

  注意事项:眼突病人须照眼部(晴朗)。

  腹部(中脘)(气海)、腰部(肾俞)、膝下(足三里)、足心(涌泉)、内踝部(三阴交)、腕背(外关)

  ⑵、糖尿病:

  注意事项:晚期糖尿病患者需加照面部。

  ⑶、胰腺炎:

  面喉部(廉泉)、后背(风门)、胸(膻中)、腰(肾俞)、手背(合谷)

  ⑷、前列腺类:

  腹(气海)、腰(胰俞)、膝下(足三里)、手背(合谷)

  ⑸、肥胖症:

  小腹(中极)、腰(腰俞)、阴部(会阴)

  3、呼吸系统

  ⑴、气管炎:

  腹(中脘)、腰(气海俞)、后颈部(大椎)、膝下(足三里)、足心(涌泉)

  ⑵、伤风感冒:

  前胸(膻中)、后背(肺俞)、腰(肾俞)、膝下(足三里)

  ⑶、肺部类:

  胸(膻中)、背(肺俞)、腹(气海)、腰(肾俞)、膝下(足三里)、足心(涌泉)

  ⑷、咳嗽、多汗:

  胸(膻中)、背(肺俞)、腰(肾俞)、足下(涌泉)

  4、血液循环系统

  ⑴、血压类:

  胸(膻中)、背(心俞)、手心(内关)、手背(合谷)、足下(涌泉)

  腹(气海)、腰(肾俞)、头部(百会)(太阳)、足下(涌泉)、膝下(足三里)、踝部上(三阴交)

  ⑶、血管类:

  ⑴、肝类:

  腹(水分)、腰(胃俞)

  ⑵、胃类:

  腹(中脘)、腰(肝俞)、膝下(足三里)、足下(涌泉)、脚背(冲阳)

  ⑶、肠类:

  腹(中脘)、腰(胃俞)、膝 下(足三里)

  6、神经系统疾病

  小腹(气海)、腰(肠俞)、膝下(足三里)

  ⑸、消化不良:

  小腹(关元)、腰下(肠俞)、阴部(会阴)

  ⑹、恶心、呕吐、吐血:

  头部(百会)(太阳)、胸(心俞)、足下(涌泉)

  ⑴、失眠类:

  腹(水分)、腰(胃俞)、膝下(足三里)

  ⑵、心脏类:

  头(百会)、后颈(大椎)、腹(丹田)、膝下(足三里)、足心(涌泉)

  ⑷、血液类:

  部位直接照射

  5、消化系统疾病

  ⑷、肛门类:

  ⑵、神经类:

  头部(百会)(太阳)、足下(涌泉)、瘫痪部位

  注意事项:精神病狂燥期应配全药物。

  ⑶、帕金森氏:

  头部(百会)(太阳)、足下(涌泉)

  ⑷、神经性呕吐、眩晕等:

  头部(百会)(太阳)、腰(肾俞)、足下(涌泉)

  ⑸、脑类:

  头部(百会)(太阳)、腰(肾俞)、足下(涌泉)

  注意事项:①、麻痹病人照射瘫痪的骨关节部位。

  ②、急症出血期暂不照射。

  ⑹、神经炎类(含肌萎、面瘫):

  患部、后颈(大椎)

  7、泌尿生殖系统

  ⑴、肾疾类:

  小腹(中极)、腰(膀胱俞)、膝下(阴陵泉)

  小腹(中极)、腰(腰俞)、阴部(会阴)、膝下(足三里)

  ⑶、尿类:

  ⑸、性功能(含湿、痒症):

  小腹(归来)、下腰(腰俞)、阴部(会阴)、头(百会)、足心(涌泉)

  ⑹、更年期综合症:

  小腹(中极)、腰(肾俞)、阴部(会阴)、膝下(足三里)、足心(涌泉)

  腰(肾俞)、腹(气海)、头(百会)、后脑(大椎)、膝下(足三里)、内踝(三阴交)、腕部(神门)、手背(合谷)

  9、儿科疾病

  ⑵、月经类:

  小腹(归来)、腰(肾俞)、阴部(会阴)、膝下(足三里)、足心(涌泉)

  ⑶、子宫类:

  胸(膻中)、腹(归来)、腰(肾俞)

  ⑷、乳房类:

  小腹(归来)、下腰(腰俞)、阴部(会阴)、膝下(足三里)

  ⑵、膀胱类:

  腰(肾俞)、下腰(腰俞)、腹(水分)、膝下(阴陵泉)、内踝(三阴交)

  ⑷、前列腺类:

  小腹(中极)、腰(膀胱俞)、膝下(足三里)、内踝(三阴交)

  8、妇科疾病

  ⑴、附件类:

  ⑸、白斑、性病:

  胸(气户)、背(肺俞)、腰部(肾俞)、面部(水沟)

  ⑹、性功能障碍:

  阴部(会阴)、小腹(归来)、腰(腰俞)

  ⑺、保胎:

  头(百会)、小腹(归来)、腰(肾俞)、足心(涌泉)

  ⑴、风寒、肺部:

  腹(气海)、腰(肾俞)、膝下(足三里)、足心(涌泉)

  ⑵、腹部、胃肠疾病:

  腹部(关元)、下腰(膀胱俞)

  ⑶、尿频、遗尿:

  腹部(中脘)(气海)、腰(胃俞)(肠俞)、膝下(足三里)

  ⑷、夜啼、惊风:

  头(百会)、腹(气海)

  ⑸、脱肛:

  小腹(气海)、阴部(会阴)

  ⑹、痄腮、耳病:

  耳侧(听宫)、面部(下关)

  ⑺、湿疹、皮炎:

  局部、患部、头部(百会)

  10、眼、耳、鼻、喉科疾病

  ⑴、耳病:

  面部(素髎)、腰(肾俞)

  ⑶、喉、声带、美尼尔氏病等:

  ⑴、疔、疖、痛、带疮、过敏及皮肤炎症:

  头部(百会)、腹(气海)、腰(肾俞)

  ⑵、癣、疮、湿疣、平疣、白癜风、大泡病:

  腹(气海)、局部、患部

  腹(气海)、腰(肾俞)、局部、患部

  13、口腔疾病

  ⑷、脱发、斑秃:

  面部(印堂)、腹(气海)

  ⑴、跌打类:

  腹(气海)、腰(肾俞)、足心(涌泉)、患部

  ⑵、炎症、风湿、增生:

  术后愈合、冻、烫、烧、扭伤、血肿、褥疮、疤痕修复,以上情况,照射部位为患部直照射。

  ⑵、鼻病:

  耳部(听宫)、腰(肾俞)

  ⑷、眼部(晴明)、耳部(太阳)、腰(肾俞)、足下(涌泉)、腹部(气海)

  面部(水沟)、颈部(廉泉)、后颈(大椎)、腰(肾俞)

  11、皮肤系统疾病

  ⑶、斑、疮类:

  ⑶、跟腱炎、足跟痛:

  腰(肾俞)、足心(涌泉)、患部

  ⑷、肩背炎:

  患部、腰(气海俞)

  ⑸、颈椎病:

  后颈(大椎)、肩周各部(肩中)

  ⑻、股骨头坏死:

  后颈(大椎)、腰(气海俞)

  ⑼、疔、疮、痈、丹毒、肿痛:

  腹(气海)、腰(肾俞)、患部

  ⑽、淋巴类:

  患部、腹部(气海)

  ⑾、四肢凉、腿抽筋:
  腰部(肾俞)、足心(涌泉)、后颈(大椎)

  口、牙综合病症:面部(水沟)、耳部(下关)、腰部(肾俞)2007-05-31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12 11:43:1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是人体多条经络的交汇点。此穴位与大脑功能紧密相关,常用于治疗头痛、失眠、焦虑等疾病。2.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是调理脾胃功能的重要穴位。对于消化不良、胃痛、腹胀等症状有良好的缓解作用。3. 涌泉穴:位于足底中心,是肾经的重要穴位。按摩此穴位可以滋补肾气,对于...

  • 1.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属于督脉,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会导致脑晕倒地不省人事。2. 神庭穴:位于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属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会出现头晕、脑胀。3.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

  • 一、足三里穴 部位: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三寸处。功效:足三里穴是全身重要的强壮穴位,具有调节机体抵抗力、调理脾胃功能的作用。二、关元穴 部位:在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三寸处。功效:关元穴具有补肾固脱、温补下焦的功效,对于阳气不足、身体虚弱者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三、命门穴 部位:位于...

  • 6.眼睛干涩按攒竹穴-- 位于眉头内侧,对于视力保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对头疼,口眼斜也有治疗的作用。双手手指指腹向内,外分别按揉攒竹穴30圈,可以很好的缓解眼睛疲劳。7.膝盖疼痛按内外膝眼穴-- 膝盖的下面有两个凹陷处,外侧的部位称为是外膝眼穴,内侧的部位称为是内膝眼穴。这两个穴位可以用吹...

  • 1. 大椎穴 位置: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主治:具有疏风解表、清热通阳、健脑强脊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头颈强痛、骨蒸潮热、神疲乏力、腰脊拘急、感冒、落枕、颈椎病、气喘等症状,同时也有防病强壮的作用。感觉:局部按压会有胀麻感。2. 至阳穴 位置:位于大椎穴与肩峰的连线中点。主治:具有开窍通...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