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十二经筋

基本概念

  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于肢体外周筋肉的系统,依照十二经脉的循行,全身的筋肉按部位分为手足三阴三阳,即十二经筋。考试大网站收集十二经筋作为经络系统的连属部分,其功能活动的正常维持,依赖于经脉和络脉等的渗灌气血而得到濡养,并直接受十二经脉的调节。

  基本特点

  经筋的循行分布,同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部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其循行走向却不尽相同。经筋在周身的分布,一般都在浅部,都起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多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附近。经筋有的进入胸腹腔,但不属络脏腑。

  基本功能

  1.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屈伸运动:《素问·痿论》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宗筋,就是大的筋肉。机关,即是关节。即是说经筋有联缀和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

  2.保护作用:筋肉除附着于骨骼外,还满布于躯体和四肢的浅部,对机体起着保护作用。

  循行部位

  手足三阳的经筋分布在肢体的外侧,手足三阴的经筋分布在肢体的内侧,有的亦进入胸廓和腹腔。具体循行分布如下:

足三阳经筋
  足三阴经筋
  手三阳经筋
  手三阴经筋
 
足 太 阳 经 筋
  足 太 阴 经 筋
  手 太 阳 经 筋
  手 太 阴 经 筋
 
足 少 阳 经 筋
  足 少 阴 经 筋
  手 少 阳 经 筋
  手 厥 阴 经 筋
 
足 阳 明 经 筋
  足 厥 阴 经 筋
  手 阳 明 经 筋
  手 少 阴 经 筋2023-02-23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5:01: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9. 手厥阴之筋:起始于中指,与手太阴经筋并行,结于肘部内侧。10. 手少阳之筋:起始于第四手指端,结于腕背,走向臂外侧。11. 足少阳之筋:起于第四趾,上结外踝,再向上沿胫外侧结于膝外侧。12. 足厥阴之筋:起始于足大趾的上边,向上结于内踝前方。四、皮部 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

  • 在阴阳表里经脉之间起纽带作用,参与十二经脉的整体循环,其病变特点是:十五络脉所反映的病候,主要偏重于四肢体表的疾患,多为局部病变,不像十二经脉病候那样深重繁杂。 三、经筋 (一)经筋的含义 经筋为十二经筋的简称,是十二经的经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膜系统,是经脉经气在人体四肢百骸、骨骼筋肉...

  • 经络,是中医基础理论名词。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

  • 经络学是历史悠久中国中医药的一部分,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据独特关键的影响力。该理论觉得经络分成经络、络脉,及其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经络又分成正儿八经(十二条,称之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条,称之为‘奇经八脉’)。络脉又分成浮络(表皮位置的多元性);别络(很大,共十五条,在其中‘十...

  • 整经的目的在于疏通经络,使气血畅通无阻。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经脉是纵行的干线,而络脉则是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经络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灵枢·经脉》记载,经脉深入人体内部,而浮于体...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