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肩井的操作方法 肩井针刺方向

1 针刺肩井的操作方法 简易取穴:坐位,第7颈椎棘突和肩峰连线的中点。
进针方向:从上面向下直刺与冈上窝平面成90°。
进针深度:进针0.3-0.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至肩背部。

2 肩井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肩胛提肌。浅层布有锁骨上神经及颈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颈横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和肩胛背神经的分支。

3 针刺肩井的作用主治 肩井位于肩之上, 《针灸大成》云:“穴在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该穴有降逆理气,通经活络,涤痰开窍作用,常用于治疗颈项强痛,肩背痛,臂部举,乳汁不下,乳痈,瘰疬,中风,难产,高血压,脑血管意外,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小儿麻痹后遗症。

4 肩井常用配伍疗法 1.配期门,行间,内关,天池,乳根,足三里,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通络下入,治疗肝气郁结之乳痈,乳汁不下。
2.配合谷,三阴交,太冲,针刺泻法,理气活血,治疗气滞血瘀之滞产。
3.配章门,天井,足临泣,阳陵泉,大迎,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行滞,化痰散结,治疗气郁痰凝之瘰疬。
4.配丰隆,劳宫,太冲,水沟,针刺泻法,清热化痰,开窍醒神,治疗痰火扰神之中风。
5.本穴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配风池,风门,阳谷,后溪,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颈项强痛;配秉风,曲垣,天宗,肩贞,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肩背痹痛;配肩髃,肩贞,臂臑,曲池,外关,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手臂疼痛,不能举。

2022-11-12
mcxzy 阅读 5 次 更新于 2025-04-06 10:19: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针刺肩井的操作方法 简易取穴:坐位,第7颈椎棘突和肩峰连线的中点。进针方向:从上面向下直刺与冈上窝平面成90°。进针深度:进针0.3-0.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至肩背部。2 肩井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肩胛提...

  • 针灸肩井穴时,通常采用直刺法,深度为0.5至1寸,针刺时要保持针体垂直,避免损伤周围血管和神经。针灸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酸胀感,这是正常的反应。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反馈。除了针灸治疗,患者还可以通过自我按摩肩井穴来缓解肩膀疼痛。具体操作方法是:用拇指或食指按压肩井穴,力度适中...

  • 快速取穴:先找到大椎(低头,颈背交界椎骨高突处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大椎穴),再找到锁骨肩峰端,二者连线中点即是肩井穴[8]。 肩井穴的取法[1] 4.8 肩井穴穴位解剖 肩井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上后锯肌。有颈横动、静脉。分布著锁骨上神经后支及副神经。皮肤由第4、5、6颈...

  • 肩井穴下方即为肺脏,因此针刺时以平刺和斜刺为主,不可以直刺和深刺,以防止发生气胸。此外,平时可以按揉肩井穴缓解颈椎不适,也可以艾灸肩井穴治疗咳嗽、气喘。部分患者肩膀疼痛选取拔罐方式,具有舒筋活络、活瘀止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肩周炎。

  • 取穴方法 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功用 祛风清热,活络消肿。主治 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肩酸痛、头酸痛、头...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