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针刺手法 下关针刺注意

1 下关针刺手法 取穴:坐位,在颧弓下缘1横指,下颌切迹上缘,耳屏肩切迹水平前方1横指处。
简易取法:
1.闭口,以食指第1指指关节宽度,由耳屏向前量1横指处是穴。
2.闭口,由耳屏向前摸有一高骨,其下有一凹陷,若张口则该凹陷闭合和突起,此凹陷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外侧稍斜,向前内刺与矢状面成80°。
进针深度:直刺,略向下进针1.5寸(治三叉神经痛);或斜刺,向前,后斜刺进针0.8-1寸(治下颌关节炎),进针1.5-2寸(治牙痛);或向后斜刺,进针1.5寸(治耳病);或向下斜刺1.5-2寸(治咬肌痉挛),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舒服感。

2 下关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咬肌与颞骨颧突之间-翼外肌。浅层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颧支,面横动,静脉等结构。深层有上颌动,静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脑膜中动脉和翼丛等。

3 针刺下关的作用主治 下关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又是足阳明与足少阳之会穴,故能疏泄阳明,少阳气机,而起到疏风调气,活络止痛,开关通络,开窍益聪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耳聋,耳鸣,耳痛,牙痛,口眼歪斜,牙关开阖不利,下颌脱臼。

4 下关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熄风解痉,开关通络,如配耳门,合谷,太冲,大椎,治疗破伤风口噤不开;配合谷,水沟,井穴,治疗中风闭证牙关紧闭;配内关,水沟,颊车, 治疗气厥牙关开阖不利。
2.配太阳,风池,翳风,四白,地仓,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疏风通络,治疗风痰阻络之口眼㖞斜。
3.配翳风,合谷,颊车,地仓,内庭,针刺泻法,清热止痛,治疗胃火齿痛。
4.配耳门,听会,翳风,中渚,侠溪,针刺泻法,清热降火,聪耳利窍,治疗少阳胆火上炎之耳鸣,耳聋等。
5.配风池,大椎,翳风,听宫,外关,足临泣,针刺泻法,清热解毒,治疗热毒聤耳。
6.配风池,四白,迎香,颊车,合谷,内庭,针刺泻法,清泻阳明胃火,通络止痛,治疗胃火面痛。
7.配百会,风池,行间,太溪,水泉,针刺补泻兼施,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之眩晕。
8.配三阴交,太溪,针刺补法,补精强筋,坚固关节,治疗精血不足,经筋失养之惯性下颌关节脱位。

2022-12-04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8:38:1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针刺时,颊车、下关应深刺,使针感向齿根传导;太阳穴应以45度角向齿根缓慢捻转进针,深至1.5~1.8寸。合谷、冲阳、内庭、太冲应针尖向上,采用“气至病所”手法,促使针感往病所方向传导。昆仑穴针尖斜向外踝前缘刺入,深3~5分;太冲应捻转进针,深约0.8~1寸。得气或感传后,采取捻转...

  • ④为病人摆好适宜 ,充分暴露进针部位,但要注意保暖,留针时可用支被架盖毛毯或棉被,并嘱咐病人不要随意变动 ,以免弯针或折针。 ⑤行针刺治疗时随时观察病人面色、汗出情况,并询问病人感觉。病人如诉头晕、恶心,见面色苍白或头部汗出,即为“晕针”,应立即取针,扶病人平卧,喝些热开水,即可缓解。若症状较重...

  • 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也是有效的方法,包括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可触发同侧分支的疼痛及麻胀反应,迅速达到镇痛效果。针刺手法为提插捻转的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于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时应轻柔,避免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蜜蜂针刺疗法利用蜜蜂蜇针中含有的蜂针...

  • 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重刺激法,并留针,也可使用电刺激治疗机进行电针治疗。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是一种直接作用于神经的方法,通过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可以迅速缓解疼痛。针刺手法为提插捻转强刺激,但对初针患者需采用卧位,手法宜轻,避免晕针或引起惧怕情绪。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疗法是...

  • 治疗颞颌关节不利用"齐刺"法。 注意:不能深刺,以免刺伤脑膜中动脉,引起出血[7]。 13.2 灸法 可灸[6][7]。 温灸5~10分钟[2]。 艾条灸3~5分钟[3]。 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或药物天灸。 14 配伍 下关常配听宫、翳风、合谷,有泻热通络镇痛的作用,治疗颞颌关节炎[2][7]。 下关配合谷...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