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正经 之 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是归属肾脏、联络膀胱的经脉,其大致走行是从脚走向胸腹部。起始于足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到达足底涌泉穴,向足内侧循行,从足内侧舟骨粗隆前下方出来,沿着内踝之后,分支进入脚跟肌腱,而后沿着小腿内侧上行,经过腘窝内侧,上行大腿内侧,通过脊柱,向内穿行,进入肾脏系统,络属于膀胱。腹部上行主经脉从肾脏出发,向上通过膈肌,进入肺中,沿着喉咙,夹舌根旁,通向廉泉穴。胸部支脉,从肺脏出来,联络心,流注于胸中,在胸部接续于手厥阴心包经。

肾经是十二经脉中联络脏腑最多的经脉。本经出现异常,则会出现:口热、舌干燥、咽部肿痛、气息上逆、心内烦躁不安、黄疸、腹泻、腰背痛、大腿内侧及小腿内侧痿痹、足心发冷发热等。

足少阴肾经的络脉——大钟,位于内踝后侧绕行于足跟部,于此处走向表里经膀胱经。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由穴名就可以知道:如涌水之水泉,具有回阳救逆、醒神开窍的功效。能够治疗顶心头痛、癫狂、眩晕、昏迷、小儿惊风、失眠、便秘、小便不利、足心热等疾病。穴位位于足心,此处足底筋膜较厚,针刺时较痛,故而临床上常选用艾灸涌泉穴进行治疗,具有引火归元的功效。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肾经经脉之气汇聚的地方,穴如大的沟溪,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具有滋阴清热、补益肾气的作用。肾气强盛则腰骨强壮,故而能治疗腰腿酸软。同时还能治疗遗精、遗尿、月经不调、失眠、消渴、阳痿等症。

照海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跷脉,阴跷脉具有司眼睑开阖的功效,故而照海穴能通阴跷而司眼睑开阖,治疗失眠的要穴。穴位位于内踝尖正下方的凹陷,可以治疗目赤肿痛、失眠、痫症、小便频数、带下、阴挺、咽喉疾病。2022-08-20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0:57: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足少阴肾经,是归属肾脏、联络膀胱的经脉,其大致走行是从脚走向胸腹部。起始于足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到达足底涌泉穴,向足内侧循行,从足内侧舟骨粗隆前下方出来,沿着内踝之后,分支进入脚跟肌腱,而后沿着小腿内侧上行,经过腘窝内侧,上行大腿内侧,通过脊柱,向内穿行,进入肾脏系统,络属于膀胱。腹部上...

  • 肾经位于人体腰部和下肢的内侧部位。肾经,即足少阴肾经,是十二正经之一。足少阴肾经主要运行于腰部和下肢的内侧部位。起始于足小趾下,向上行走至足心涌泉穴后分为两支,其中一支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至脊柱,另一支沿下肢内侧中线斜向盆腔。在腰部与多条经脉交汇后,继续向上延伸,最终进入肺部和心脏。肾经...

  • 肾经主要位于腰部、腹部以及下肢的内侧后部。而膀胱经则起于眼部附近的晴明穴,沿头部、颈部、背部、腿部后侧,直至足部的至阴穴。1. 肾经简介及位置 肾经,即足少阴肾经,它是人体十二正经之一。这条经络起始于足小趾之下,循行于足部内侧,沿下肢内侧后缘向上至腰部,并穿过脊柱进入肾脏联络膀胱。因此...

  • 足少阴肾经概述足少阴肾经为人身十二正经之一。足少阴肾经的巡行路线:经脉循行: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向上行于腿肚内侧,经股内后缘,通过脊住(长强)属于肾脏,联络膀胱。肾脏部直行脉:从肾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挟于舌根部。肺部支脉:从肺...

  •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属于肾脏,联络膀胱,肾脏部直行的脉,从肾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夹于舌根部,而肺部支脉,从肺部出来,联络心脏,流注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可见足少阴肾经分别与肾、膀胱、肝、肺和心5个脏腑相联络,因此足少阴肾经是联络脏腑最多的经脉。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