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二——经脉循行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言,“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眥,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并于脊里”与“挟(侠)脊”意义相仿,是指“并”行在脊柱里边,或是“挟”在两旁。

据《素问·骨空论》所述,督脉循行路线于脑脊正中之外可分化为几支

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体表曲骨穴,向下经过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

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

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总的看来,督脉的循行分布有以下特点:

1.既有正中的主要通道,又有两旁的支络,而不是单一的路线。

2.分支中,有通过足太阳以沟通各阳经,通过足少阴以沟通各阴经,两者都会合于“肾”。

3.气的运行,既有从上而下的顺行,又有从下而上的逆行。

欢迎探讨交流!2022-07-02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7:20:2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这两条重要的经脉,督脉和任脉,都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循行路径不仅涉及到内脏器官,还与头部和面部的生理活动紧密相连,对于理解人体的经络系统和中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 督脉循身之背,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线,其脉气多与手足经相交会,大椎是其集中点。带脉出于第二腰椎,阳会维交会于风府、哑门。所以督脉的脉气与各阳经都有联系。督脉循行于脊里,入络于脑,与脑和脊髓有密切的联系。《本草纲目》称:“脑为元神之...

  • 任督二脉的经络循行分别如下:- 任脉:自中极之下起,向上经毛际、腹里,至关元,咽喉,颐部入目。- 督脉:起于下极,上至风府、入脑,再沿额至鼻柱,属于阳脉之海。在中医和道家的养生实践中,"打通任督二脉"并不单纯意味着开通这两条脉络,而是理解为修炼和调节全身气机的过程。在中医中,任...

  • 二、循行 督脉,起于小腹内,下行于会阴部,向后从尾骨端上行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至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止于上唇系带处。【附】《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三、疾病 督脉气血异常,人体主要发生头脑、五官、脊髓及四肢疾病...

  • 武侠小说里经常提到打通任督二脉的说法,那么任督二脉到底在哪里呢?我今天整理了一下资料,以便日后参考。《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中提到:“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而李时珍所撰的《奇经八脉考》中则记载:“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