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怎么写出《伤寒杂病论》?

自196年起,全国爆发瘟疫,10年内有2/3的人死于传染病,其中伤寒病占70%。
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于是,他辞去太守职务,发愤研究医学,立志做个能解脱人民疾苦的医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张仲景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撰《用素问》9卷,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辩证,为《伤寒杂病论》合16卷。”
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集前人之大成,揽四代之精华,写出了不朽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我国医学思想体系,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2020-01-01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9:08: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自东汉产生寸、关、尺法后,三部九候诊断渐已不行,张仲景认为那种“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伤寒论》自序),就胡乱开方是难以治好病症的。故他独能不殚其烦,主张参行三部九候法。 张仲景在一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就是这种研究和实践的产物。他看到《内经·素...

  • 东汉末年期间,社会上巫术治病、迷信鬼神有一定的市场,所以一旦患病,往往因得不到救治而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健康,张仲景看在眼里,心中非常感慨。张仲景如此大声疾呼,破除迷信,所以以正确的观点写成《伤寒杂病论》,决不是偶然的事情。张仲景把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引起病...

  • 10年之间,张仲景的家也由200多口人的大家族变成了几十口人的小家庭,这些人大多是因患伤寒而死。于是,张仲景痛下决心,一定要研究出治疗伤寒病的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孜孜不倦的研究和不计其数的临床经验,张仲景终于写成了继《黄帝内经》之后的又一部宝贵的医学典籍——《伤寒杂病论》。《伤寒杂...

  • 张仲景的原著《伤寒杂病论》,在其后世的传承中,被后人慧眼识珠,将其中专论外感热病的部分独立整理,凝练成我们现在熟知的《伤寒论》。与此同时,他对于内科杂病的精深见解,则被集结在另一部著作——《金匮要略方论》中,两部著作共同构成了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伤寒论》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

  • 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