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什么?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也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冠名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书名首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内经》中引用了古代医书多达20余种,如《上经》、《下经》、《揆度》、《奇恒》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内经》是在其他更古老的医学文献基础上撰写的。
《黄帝内经》成书于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其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获得的科学成就。令人颇感惊讶的是,中华先祖们在《黄帝内经》里的一些深奥精辟的阐述,虽然早在2000年前,却揭示了许多现代科学试图证实或将要证实的成就。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医学家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均深受《黄帝内经》思想的熏陶和影响,无不刻苦钻研之,深得其精要,而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代名医。
《黄帝内经》,原书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每部分各为81篇,共162篇。《素问》主要论述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灵枢》的核心内容为脏腑经络学说。内容非常广泛,有生理、病理、解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医学思想等各个方面。
《黄帝内经》是一部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的综合性著作,它采用了对话的形式,以黄帝和上古著名医学先知岐伯等人,相互问答医学知识的形式阐述了重要的医学理论。这一著作是集多人的力量,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完成的,可以说汇集了当时中医界优秀理论的“百家之言”。其后,《黄帝内经》就被历代医家视作无上的经典。成为从古至今中医学不可背离的“立医之本”。据考证,由于当时的学术风气十分活跃。很多有所见解的人都把自己的观点诉诸文字、著书立说。医学界许多有见地、医理精深的医学家则共同著成了《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旁篇》等著作,这些都是非常完备而且见解高深的医学宝典,其间虽然也受到了儒家、道家、阴阳学家的影响,但是由于医学具有独特的思维方法,并存在着临床实践对于理论的使用和验证,与普通的哲学学派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这些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的理论已经基本完善,从此,就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由于历史的原因,今昔对比我们能见到的只有一部《黄帝内经》,另外六部著作已经佚失了,但从其内容和成就来看,的确非同寻常。很难想象,这样丰富的知识含量和完备的理论体系,在当时却只占同等水平的医学理论著作的七分之一,中医学的丰厚底蕴令人惊叹。
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阴阳五行学说。阴先是用来和人体的五脏相配合,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脏中的一脏和其他四脏的关系,以拟五行中的一行对其他四行的关系。例如肝和心、脾、肺、肾之间的关系。是以木和火、土、金、水之间的关系来比拟的。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之间有着相互推动的作用,就是所谓“五行相生”;同时也有相互制约的作用,这就是所谓“五行相克”。它在中国古代医学的运用是,在说明人体内部脏器的联系时。当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便是有规律的活动;当病理的状态下,便是正常规律性的破坏。从而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凭借,成了论证事物和事物之间有联系的概念,具有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古代医学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黄帝内经》在疾病的认识与治疗上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这是《黄帝内经》在论述生命和疾病的各种问题时都贯彻的思想原则,其特点是不重视人体的内在结构性,而强调功能的联系性。具体表现为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人体自身是统一的;人的身心是统一的;人与社会是统一的。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对人体及疾病的影响和预防,反对迷信鬼神。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国医学发展到理论总结阶段。
《黄帝内经》对医学成就中还有一点较为突出的是重视脏腑经络。《黄帝内经》认为五脏六腑是维系人生命的重要器官。并将人体的脏腑器官和人的各种功能联系起来。倡导对人体进行解剖。还指出人体每条经脉的循行走向以及所连属脏腑的相关性。这样在分析人的生理、病理和进行诊断治疗所主疾病时。就赋予了特殊重要的意义。《内经》所论述的脏腑经络学说,构成了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辨证论治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黄帝内经》中也涉及到预防医学的思想。在《灵枢·本神篇》中有记载“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应四时而适寒暑……”说的就是有知识的人,他们采取的保健方法,一定是顺着春夏秋冬的季节时令,就可以延长生命而不易衰老了。
总之,《黄帝内经》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它对中医学的致病因素、诊断方法、预防养生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可谓中医史上的一大壮举。对于所有学习和研究中医的人来说,它既是初学者必不可少的指路石,又是对中医学家的理论和临床有着重大指导意义的医学宝典。《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进入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其影响深远,历代著名的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建树,无一不吸纳了《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
2019-01-02
张景明黄帝内经
链接:
提取码: nacg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2021-08-08
链接:
提取码:4tkd《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托名黄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伯高等论医之书。《黄帝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各卷81篇,共80余万言。《黄帝内经》的著作时代,至今尚无定论。从其内容看,非一人一时之作,但一般认为其主要内容是反映战国时期医学理论水平的,基本定稿时期应不晚于战国时期。当然,其中有些内容可能出于秦汉及六朝人之手。

2021-08-13
《黄帝内经》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提取码:248j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2021-11-12
《黄帝内经》2113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5261的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4102也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2020-09-04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
经典著作,里面包含养生,天文,历史,各种知识,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中医经典。如果对中医感兴趣可以试着看一下。2019-11-15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1:37:1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原为18卷,分为《素问》9卷和无书名的9卷。汉晋时,无书名的9卷分别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则称为《灵枢》。这部著作并非出自一人之手,也不是同一时期完成的,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注重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同时人与自然环境密切...

  •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作,其理论体系包含多个方面。整体观念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体各部分相互联系。阴阳五行理论用来说明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藏象经络学说主要研究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等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病因病机学说阐述了疾病发生的内在机理。诊法治则指导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预防养生学...

  • 《黄帝内经》是一部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的综合性著作,以黄帝与岐伯等医学先知的对话形式阐述医学理论。

  • 《黄帝内经》分《灵枢》和《素问》两部分,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的成编,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为数年来中医学的发展奠...

  • 《黄帝内经》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黄帝内经》主要讲述的内容如下: 阴阳五行学说:这是《黄帝内经》理论框架的基础,用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 脉象学说:详细描述了脉象的分类、特征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为中医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藏象学说:阐述了人体内脏的生理功能、相互关系以及病变...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