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怎么引进阴阳五行学说,建立整体观念的?

在春秋时期医学家已将社会上的阴阳、五行哲学理论思想引进医学领域,并用以解释和论述人体的生理、解剖、病理和诊断治疗原则,至《内经》成书,该理论与医学之结合已达到入微的地步。人体体表、内脏,人与疾病,人与自然环境,人与气候季节,以及疾病认识,处治原则等,无不渗透着阴阳五行学说。例如人体体表为阳,体内为阴;心肝脾肺肾五脏为阴,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六腑为阳。对于疾病则热为阳,寒为阴。对脏腑除了分辨其阴阳外,还要辨别五行之生克关系,肺属金,肝属木,肾属水,心属火,脾属土,在五行上金克木,木克土。那么在考虑脏腑关系时,也要注意到肺病有可能伤肝,肝病时有可能伤脾胃,在治疗上依据这一理论,医生就要在处方时尽早有所注意,要防止肝病引致脾胃不健等病症的出现。整体观念确是历代中医学家的一大治疗思想武器,它使医学家们克服了许多局限性、片面性。重视综合性分析疾病与人体体质不同的关系,与地域、气候不同的关系,与暑湿风寒等等自然界变异的关系,与季节不同的关系等等,正是这些观点使之比单纯注重分析入微的思想方法高出一筹。阴阳与五行相配合,阴阳五行与脏腑经络相配合,用以论述疾病与种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微妙的关系,采用各种治疗方法原则等等,确系中医学之所长,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也必须指出:阴阳五行毕竟是一种古朴的哲学思想,必然有其不科学的方面,这是事实,因此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给予检验和提高,这也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2020-01-03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5:26: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例如人体体表为阳,体内为阴;心肝脾肺肾五脏为阴,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六腑为阳。对于疾病则热为阳,寒为阴。对脏腑除了分辨其阴阳外,还要辨别五行之生克关系,肺属金,肝属木,肾属水,心属火,脾属土,在五行上金克木,木克土。那么在考虑脏腑关系时,也要注意到肺病有可能伤肝...

  • 1. 阴在内,阳之守也。阴气存于内,由阳气守护。2. 阳在外,阴之使也。阳气散于外,由阴气支撑。3. 阳盛则身热。阳气过盛,身体会出现发热的症状。4. 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皮肤紧闭,呼吸急促,身体前后俯仰。5. 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不出汗且发热,口干舌燥,内心烦乱。6. 腹满...

  • 引进阴阳五行学说,建立整体观念前已述及,在春秋时期医学家已将社会上的阴阳、五行哲学理论思想引进医学领域,并用以解释和论述人体的生理、解剖、病理和诊断治疗原则,至《内经》成书,该理论与医学之结合已达到入微的地步。人体体表、内脏,人与疾病,人与自然环境,人与气候季节,以及疾病认识,处治原...

  • 黄帝内经为导引中医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一,被视为中医理论的源头。其主要内容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理论、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综合医学知识,强调“因时制宜”、“调整阴阳”、“养生预防”的原则。黄帝内经,中提出了阴阳五行学说。阴阳是指世界万物的两个...

  • 《易传》和《黄帝内经》对阴阳学说进行了深化,前者赋予阴阳爻象特定读音,后者将阴阳理论与医学结合,形成中医学的阴阳理论体系。五行思想稍晚于阴阳,起源于五星运动,后被邹衍与阴阳理论结合。五行最初代表天上的五颗行星,后来发展为抽象的哲学概念,用来说明自然界事物的关系。五行理论将木、火、土、金...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