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上至头角,再向下到耳后,再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又向后折至枕部,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并与督脉相会于大椎穴,前行入缺盆。其分支:从目外眦分出,下行至大迎穴,行至目眶下,分支经过下颌角部下行至颈部,入缺盆后,深入体腔,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胁里浅出气街,绕毛际,横向至环跳穴处。直行主干从缺盆下行腋部,沿胸侧,过季肋,下行至环跳穴处与前脉会合,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膝关节外缘,行于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端,浅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行出于足第四趾外侧端窍阴穴。其分支从足背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中,经气由此处与足厥阴肝经相接2014-01-11
足少阳胆经
1 个回答医识问答网专题活动
足少阳胆经亢进是中医经络学中的一种术语,指的是胆经在循行时在亢穴处略有停留而使经脉有所积聚。亢穴是胆经的一处重要穴位,为体表穴位,位于足背外侧,是判断胆经病变的关键穴位之一。胆经亢进的主要表现为胆火亢盛、情绪波动等。中医提倡通过针灸、按摩等方法调节胆经,缓解亢进的状况,达到健康平衡...
足少阳胆经命名源自《黄帝内经》,内经中《本脏第十》明确指出“胆足少阳之脉,起于...”,此为足少阳胆经名称的由来。《黄帝内经太素》进一步阐述“胆足少阳之脉”,证明足少阳胆经概念源自内经,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便将少阳、足、胆联系起来,构建起从阴阳、人体部位到内在脏腑的系统性认识。内经...
足少阳胆经主要病候涉及脏腑和经脉两方面的问题。在脏腑层面,常见病症包括口苦、目眩以及疟疾等。在经脉病变上,症状包括目外眦的疼痛,缺盆部的肿痛,腋下肿胀,以及胸、胁、股部及下肢外侧的疼痛,足外侧的发热等。经脉的循行路线始于眼外眦的瞳子髎,向上至额角后返回,经耳后,沿颈部至大椎穴,然后向前...
在子时,胆经最为活跃,保证充足睡眠能消除黑眼圈,提升精神状态。胆经从目外眦的瞳子髎穴开始,上行至额角的颔厌穴,经过耳后风池穴,沿颈部至肩部,再进入缺盆部。耳部有分支回至眼部,足部则从大迎穴合入手少阳经,最后经足背到达足窍阴。胆经与肝、心有密切联系,头部穴位密集如蜗牛状。足少阳胆经负...
1. 足少阳胆经起始于瞳子髎,止于窍阴,包含四十四穴。2. 该经脉起点在眼眶边缘的瞳子髎,向上至头角,再沿耳后、颈部和手少阳经络前方,至肩部返回,交织于手少阳经络之后,进入缺盆。3. 分支从耳后进入耳中,前行至眼眶边缘前方。另一分支自大迎穴出发,与手少阳经络相合,下至缺盆,穿膈膜,联系...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 足少阳胆经的准确位置图 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图 156次阅读
- 体质虚寒有何明显症状? 18次阅读
- 为什么按摩穴位后由痛变得不痛了? 45次阅读
- 五脏六腑排毒,舒活肝经胆经,养生知识点 35次阅读
- 出现气血不足的时候,大家都用什么中药调理的呀? 29次阅读
- 按摩穴位为什么会酸呀 11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