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经在哪里?对人有什么作用?

十二经脉之一。首载于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医书。其中《帛书·经脉》甲种本,即《足臂十一脉灸经》称为“臂少阳癬(脉)”;乙种本,即《阴阳十一脉灸经》称为“耳脈(脉)”。《灵枢·经脉》称为“三焦手少阳之脉”。现通称为手少阳三焦经,简称三焦经。 循行《帛书·经脉》两种本所载此经脉之循行皆从手走向头而入耳,与《灵枢·经脉》所载于上肢部近同。手少阳三焦经起始于第四指(无名指,小指次指)之末端,上行出于第四、五掌骨之间,沿手背到达腕关节背部,再向上行于前臂外侧尺桡骨(臂外两骨)之间,穿过肘关节部,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关节部,与足少阳胆经交叉走其后面,进入锁骨上窝(缺盆),散布于胸腔之中部(膻中),散络于心包,下行穿过膈肌,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本腑。它的支脉是从胸腔中部分出,上行出于锁骨上窝(缺盆),再上项部,联系于耳廓后面,直行向上出于耳廓上角,自此弯屈向下到面颊部再至眼眶下部。它的又一分支是从耳廓后面进入耳中,再出走于耳廓前面,经过客主人穴所在部,向前交叉于面颊部,到达外眼角(目锐眦),接于足少阳胆经(见图)。 病候《帛书·经脉》甲种本所载此经脉病候只有耳聋一症;乙种本所载“是动则病”中增加“嗌肿”,“是耳脈(脉)主治其所产病”加上了目外眦及颊痛。《灵枢·经脉》、《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等篇均有此经病候的记载,归纳如下:腹部胀满,小便不通,尿频尿急,水肿,遗尿,外眼角痛,咽喉肿痛,颊部和耳后及肩臂外侧部疼痛,无名指运动不灵等。 腧穴 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和髎、丝竹空,共23穴,左右合计46穴。
采纳哦2014-05-02
mcxzy 阅读 37 次 更新于 2025-04-06 19:47: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三焦是经络的名称,即三焦经,三焦经是一条阳经,在人体上臂外侧的中线,位置是从手开始一直到头。三焦经有调解三焦的作用,是上、中、下三焦的通调水道,对于调整人体水液代谢有一定的作用,比如针对便秘以及因缺水或者阴虚造成的火旺有一定调理作用。体穴本身无三焦穴,但耳穴有三焦穴穴位,三焦在耳部...

  • 三焦经有多个重要穴位,如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等。关冲为井穴,能疏风清热、醒神开窍,用于治疗热病、昏厥、咽喉肿痛、头痛、目赤等。液门为荥穴,具有散风清热、疏经活络的作用,治疗头痛、目赤、耳鸣、耳聋、疟疾、手背痛等。中渚为输穴,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等。阳...

  • 此外,拍打三焦经还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排出体内的湿寒,对维护心脑血管健康也有积极作用。这种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不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进行,还能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为我们提供一份健康的保障。为了充分发挥拍打三焦经的效果,建议每天抽出一段时间进行拍打,可以从上到下依次拍打三焦经的穴位,...

  •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按摩或针灸三焦经上的穴位来调理身体机能,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各种不适。了解三焦经的位置和功能,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日常保健和自我调理。总的来说,三焦经主要分布于人体上肢和头面部的侧面,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具有关键作用。通过了解和刺激这一经络的相关穴位,可以有效缓解各种不适,...

  • 三焦经是人体重要经脉之一,主要与内分泌失调、情志、气郁相关。它由手走头,起始于关冲穴,结束于丝竹空穴,能散发肝火。对于女性更年期症状有显著缓解作用。简单可通过按摩右侧来改善,或者利用按摩锤敲打、按摩重点穴位点按、刮痧板循经刮痧等方法。三焦经主要治疗五官疾病,如耳鸣、耳聋、偏头痛、面神经...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