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周围有人自学《伤寒论》而成为中医高手吗?

我是82年进入大学学中医五年制,毕业后跟师跟了14年,后来老师去世了,他的大部分病人转给我,运气有病人可以实践。开始几年都运用老师的看病方法,05年开始学经方,慢慢用经方处方,至今15年,越来越体会经方魅力,用药少,疗效肯定。现在儿子跟我师承学中医,他是国外回来,原来不喜欢中医,跟了一段时间以后也体会到运用经方治病妙处。自学中医不是不可以,关键还需要有人带,有病人练。当然学校教育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可以懂得中医怎么回事,不利往往把学校学的东西束缚你学经典。学校学的是八纲辨证,经方基本是六经辨证,有是证有是方,只要把经典背好,出口就来,治疗半数毛病是没问题的。

做中医不是要高手,要悟性高,才可是(上工)治未病。

要放在古代,你看一遍就可以行医,有个十年左右经验积累,就算学有小成了,二十年怎么小有名气了。

要放现在,看再多遍,你根本没有实践的机会,你没行医资格,医院也很多。所以学习再多,基本无用,除非你走师承的路子或上个中医类的大学

我自学了《中医基础》《诊断学》《内科》《妇科》《中药学》等一些比较基础的学科,学习过《方剂学》,但不得要领,学习倪海厦老师讲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确受用匪浅,不能说中医高手,但的确治愈了自己多种当地县医院治愈不了的疾病,也帮助过一些市医院,县医院治不好的患者走出痛苦,当然这些患者多数是医院西医治疗的,我自己则是医院中医治疗的,但效果不好。

我也曾学习过一段时间的郝万山讲的《伤寒论》,受用远不如听倪海厦讲的。

我自学中医多年了,是个《伤寒论》经方实战派…有几个非常成功的案例(非法行医,呵呵)让周围人惊叹中医之神中药经方之妙效,别人喊我“神医”我也笑笑…因为我知道当下这世上真正的中医高手已经很难找到了…惟愿人间无疾苦,何忧架上药生尘?

很多对伤寒论的解释不一,近现代胡希恕胡老对伤寒的讲解浅显易懂,但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学什么,最好是有名师指点,少走弯路。

毫无疑问我就是,但我绝对不只看伤寒论

要从黄帝内经,金匮,伤寒经。《神农本草经》。《针灸大成》。这些慢慢的学,

楼下你们看清楚问题,问的是你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我周围有自学中医的,但他们都学的很差劲,没体系,没条理,乱学一气。

中医大家都是自学的,自学当然可以成高手,但不是只抱着一本伤寒论,需要看很多书,综合比对,提炼精华。本人就是自学,不仅仅学经方,温病也是要学的,不能抱着一本伤寒死嗑。

我个人是公务员,自学中医成为执业中医师,48岁提前退休专心学习中医治病,开始学经方,包括《伤寒论》,并著有《经方修习日记》一书,后博采众家并拜名师学艺。我的体会是:不学《伤寒》无基础,死学《伤寒》无出路!要成中医高手,只学《伤寒》或死学《伤寒》是达不到的。2022-06-02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0:41:3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四川成都的一名男子,因自学《伤寒杂病论》并制作销售增高药和生发药,被罚款6000万元。该男子名叫彭某,他通过自学中医古籍《伤寒论》等书籍,掌握了配置中药的方法,并在家中利用自购的设备制作药丸、膏药和中药液等药品。这些药品通过网络销售,彭某因此获得了130多万元的利润。执法人员在调查中发现了大...

  • 因此,学习中医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如果你只是出于一时的兴趣,那可能无法坚持下去;但如果怀有长远的志向,那就可以克服困难。对于自学中医的人来说,建议从中医院校的教材开始学习。这些教材能为你提供一个清晰的方向,而无需一开始就阅读《黄帝内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

  •     李克绍的学问全是自学的,完全没有师承。他能够成为伤寒大家,这当然令我佩服。他的《伤寒解惑论》当然了不起,他解传经有其独到的地方,确实好学精思。他的弟子们如今执掌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这门课一直没有采用统编教材而是坚持用李克绍自编讲义,这不能不说明他确实有其自足以傲世处。

  • 在中医的广阔领域中,金寿山(1912~1983)这位卓越的自学成才者,凭借对《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的深入钻研,书写了一段传奇的自学之路。他不仅主编了《温病学讲义》和《中医学基础》等教材,还独著《温热论新编》,在学术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金寿山的自学之旅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他从启...

  • 中医书籍《伤寒论》是必须反复阅读、认真理解、效仿的经典。 《伤寒论》全书全称应该是《伤寒杂病论》,内容包括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其中的《伤寒论》原名《卒病论》。卒字大有深意,卒通猝,突然而来的意思,原意为治外感诸病立法示范,至于内伤杂病(旧有的痼疾)的治法,则记录在《金匮要略》中。作...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