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自学中医700问之《伤寒论》——光明中医网校

《伤寒论》 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医临证医学的基础,历代被奉为医家之圭臬。它的辩证思维方法,辨证论治体系,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术的发展,因此它便成为一部学习和研究中医的必读之书。

390.你对脉分阴阳的意义是如何体会的?

391.脉有阳结、阴结,亦有阳微、阴衰,应如何进行辨认?

392.促脉与结脉都有动而中止的特点,临床应如何区分?

393.动脉有滑数之似,但又有不同,你是怎样体会的?

394.弦脉与紧脉有什么不同?如何体会两脉之特点?

395.为什么说“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会出现什么?芤则又会出现什么?

396.何谓欲愈之脉?何谓应时之脉?何谓欲解之脉,何谓战汗之脉?

397.表里脏腑之诊的脉法为何?

398.试述趺阳如经之脉,少阴如经之脉,以及趺阳病脉与少阴病脉。

399.趺阳脉浮而数,医用下法,从其脉证变化推论可能有哪些证候出现?

400.为什么患病之后,夏月盛热,欲着复衣;冬月盛寒,反欲裸其身?

401.命绝与五脏气绝之脉证为何?请讲述其理?

402.如何辨痈肿初发之脉证?

403.脉散与形损为什么属于死候?

404.什么是四时平脉、五脏平脉,阴阳相等之平脉?

405.病脉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举例加以说明。

406.为什么说呼吸为脉之头?“内实外虚”和“外虚内实”的脉搏特点是什么?

407.为什么必须四诊合参?如果只凭脉诊一法,将会出现什么问题?

408.为什么人恐怖则面白而脉细?

409.人愧为何脉浮?为何面色赤白无定?

410.津液不足的脉证为何?

411.什么是伏气?如何辨认伏气发病?

412.什么是举按寻手法?什么是根脉?什么是损脉?

413.什么是非时之脉的相乘及纵、横、顺、逆?

414.肝、心、肺的平脉各是什么?

415.有胃气与无胃气在脉象上的表现有何不同?对疾病的预后有何影响?

416.为什么肥人责浮,而瘦人责沉?如果肥人脉浮,应当责其什么病证?

417.寸脉下不至关,尺脉上不至关,其原因为何?

418.脉病人不病,人病脉不病,各说明了什么问题?于临证有什么指导意义?

419.“翕奄沉”名曰滑,它的脉态应如何体会?为什么说紧脉主寒,而又说主虚寒?

420.寸口脉侯荣卫之虚实,以本篇原文为依据,试述寸口的不同脉象及主病。

421.趺阳脉候脾胃之虚实,以本篇原文为依据,试述趺阳的不同脉象及主病。

422.少阴脉候肾气之盛衰,“尸厥”病的少阴脉脉象是什么?并简述其机理。

423.什么是有胃气之脉?为什么脉有胃气则生?

424.病邪入脏入腑,其脉为何?试言其理?

425.什么是四时正气为病?什么是时行之气为病?举例说明之。

426.什么叫伏气为病?什么叫更感异气为病?举例说明之。

427.何谓两感于寒?为什么两感较一经感寒为重?

428.试就本篇内容,谈谈人和自然的关系。

429.痉病的证候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伤寒的类证?

430.试述痉病的类型及它们的鉴别?

431.湿痹的证候特点及治疗原则为何?

432.风湿、寒湿、湿热在证候表现上有哪些不同?

433.暍病的证候特点是什么?对暍病夹湿应如何辨识?

434.暍病伤人气阴的病机为何?

435.为什么“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可以作为太阳病的提纲?

436.为什么说太阳中风的病机是“卫强营弱”,太阳伤寒的病机是“卫闭营郁”?二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鉴别要点是什么?

437.预防太阳之邪传变,为什么要“刺足阳明”?

438.以寒热辨阴阳的辨证意义是什么?

439.太阳中风本有汗,为什么还要用桂枝汤发汗?

440.发什么样的汗,才能达到祛邪而不伤正的目的?

441.以原文为据,试述桂枝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442.举例说明在阴阳两伤时,仲景是如何治疗的,为什么这样做?

443.试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临床意义。

444.桂枝加葛根汤中用葛根的意义是什么?

445.桂枝去芍药汤证,为什么不用芍药?

446.试述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葛根汤的适应证及方义。

447.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葛根芩连汤证皆有喘,其喘的病机有何不同?

448.你对“病常自汗出”和“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的病机是怎样理解的?桂枝汤为什么可治这两种病证?

449.太阳伤寒表实证为什么药后可出现衄解或不药而自衄作解?在临证中若遇到伤寒见衄时,应怎样处理?

450.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什么样的喘证?

451.你怎样理解“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452.麻黄汤,小青龙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麻杏石甘汤,葛根芩连汤证中皆可见到喘,其喘的病机和其他证候有何不同?应怎样区别使用这五方?

453.新加汤证的身疼痛与麻黄汤证的身疼痛,病机有何不同?

454.苓桂术甘汤证和苓桂甘枣汤证有何异同?

455.干姜附子汤证和茯苓四逆汤证有何异同?

456.厚姜半甘参汤证是实证还是虚证?本方药量比例应如何掌握?

457.试述太阳膀胱蓄水证的病因、证候、病机、治则与治疗方药。

458.茯苓甘草汤的适应证为何?

459.为什么把热扰胸膈证称作“虚烦”?

460.你对服栀子汤后“得吐者,止后服”如何理解?

461.试述虚烦证的特点及栀子豉汤的方义。

462.试述真武汤证的因、机、证、治。

463.麻黄九禁为何?

464.试论战汗、冒家汗出的机制与证候表现?

465.试述小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因、机、证、治。

466.你对少阳兼里虚先用小建中,后用小柴胡的治疗方法怎样认识?

467.试述桃核承气汤证的因、机、证、治。

468.火逆变证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学习本段,你有哪些收获?

469.桂枝加桂汤,桂甘龙牡汤,以及救逆汤的适应证和病机各是什么?

470.试述太阳蓄血的因、机、证、治。

471.太阳蓄水与太阳蓄血证,病位皆在下焦,其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472.试述大陷胸丸证、大陷胸汤证、小陷胸汤证、三物白散证的异同。

473.运用大陷胸汤须注意什么问题?

474.大结胸证有类似太阳病与少阳病之处,如何进行鉴别?

475.血室指什么?它与肝胆有什么关系?

476.热入血室证应如何辨认与治疗?

477.结胸证与痞证有何异同?

478.五个泻心汤所治痞证应如何区分?

479.试述恶寒一证的辨证意义。

480.白虎加人参汤的主治证为何?

481.对桂枝附子汤证、去桂加白术汤证、甘草附子汤证作一鉴别。

482.试对太阳病篇中滋阴养血益气方药作一分析。

483.试述阳明病提纲的含义。

484.阳明病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又为何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

485.太阴病在什么情况下易转为阳明病?

486.阳明病身痒与太阳病身痒的病机有何不同?

487.试讲解第〔189〕条原文的精神和意义?

488.辨阳明中风与阳明中寒之异同。

489.试述湿热黄疸的发病机理及主证。

490.“心中懊憹而烦”一证在辨识湿热黄疸的意义为何?

491.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必鼻衄的机理为何?

492.阳明病,小便次数减少,而大便为什么不成硬?

493.阳明病禁下证有哪些?为什么不可攻下?误下后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494.谵语和郑声有何区别?

495.试述谵语、潮热、濈然汗出的辨证意义。

496.阳明病大便成硬与未成硬的脉证表现各是什么?

497.三承气汤的方义及治则有何异同?

498.一般来说,胃有热则消谷善饥,但论中却说阳明病反不能食者,此有燥屎也。你如何理解?

499.第[219]条三阳合病中“自汗出”一证有何特殊意义?

500.何为“阳明开手三法”?试从证治角度加以分析。

501.猪苓汤临证运用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502.第[229]条有“发潮热”,第[230]条有“不大便”,为何均以小柴胡汤治疗?

503.试述小柴胡汤在阳明病中的应用。

504.试述导便法的适应证及使用方法。

505.试述茵陈蒿汤证的证治特点。

506.阳明蓄血的病因病机及主证如何?

507.怎样辨别阳明病的可下证?

508.阳明腑实证一下不解,还可再下的道理是什么?

509.第[242]条中的“小便不利”一证有何辨证意义?

510.从吴茱萸汤的方药组成来分析其治疗范围及其适应证。

511.何谓脾约证?如何治疗?

512.试述阳明大便不下的几种不同治法。

513.如何辨别燥屎是否已成?

514.试述阳明三急下证的证候及治疗机理。

515.本论中二阳合病下利的证治各如何?

516.试解释第〔256〕条“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之理。

517.阳明蓄血证的证治为何?

518.何谓阳明热证、腑证?何谓气分证、血分证?

519.试述寒湿发黄的成因及治则。

520.湿热发黄的证治为何?

521.少阳腑热与经气不利证的表现与病机是什么?为何用小柴胡汤一方统治?

522.你怎样理解少阳主枢?

523.试述太阴病腹满和腹痛的不同类型及其病机与证治。

524.太阴脾虚脏寒下利证和太阴阳复邪却下利而自愈证,其临床表现和病机有何不同?

525.试比较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与桂枝加大黄汤的证治异同。

526.太阴脾虚脏寒下利证的治疗为什么不说XX方主之,而统言“宜服四逆辈”?

527.试述少阴病提纲的辨证意义。

528.少阴寒化证的特点是什么?出现心烦、口渴的机理是什么?

529.少阴寒盛亡阳的脉证及病机如何?

530.少阴病为什么禁汗、下与火劫?

531.试将少阴病的顺证与逆证进行归纳与分析,看看判断其预后的关键是什么?

532.少阴病为何会有寒化与热化之异?

533.四逆汤证、白通汤证、通脉四逆汤证的证治有何异同?

534.真武汤与附子汤在药物组成上只有一药之差,其功效与适应证有何不同?

535.太少两感的证治为何?

536.黄连阿胶汤证和猪苓汤证皆可见到心烦不得眠,二者的因、机、证、治有何异同?

537.桃花汤适用于什么样的下利?它属于什么治法?

538.猪肤汤、甘草汤、桔梗汤、苦酒汤、半夏散及汤分别适用于何种咽痛证?

539.仲景为什么以寒热错杂证作为厥阴病的提纲?

540.“厥”的含义什么?其基本病机为何?试述寒厥,热厥,蛔厥,脏厥,血虚寒厥,水阻胃阳致厥,痰阻胸阳致厥的因、机、证、治。

541.乌梅丸、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与麻黄升麻汤皆为寒热兼治之剂,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主治证有何不同?

542.厥阴热利的证治为何?

543.何谓“除中”,临证怎样辨除中?

544.为何本篇(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附入了众多呕、哕、下利之证?

545.霍乱的成因及主要临床特征是什么?

546.试比较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的证治异同。

547.何谓阴阳易、劳复、食复与房劳复?其临床表现与治法各是什么?

548.牡蛎泽泻散与十枣汤皆可攻水,其适应证与方药组成有何不同?

549.竹叶石膏汤与白虎加人参汤的适应证与方药组成有何异同?

550.通过对本篇不可发汗诸条及误汗后变证的学习,你怎样体会仲景护阳气、存津液的精神?

551.结合桂枝汤方后注,谈谈使用汗法时应当注意的事项。

552.以本篇(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原文为据,归纳汗法的分类与代表方。

553.以本篇(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原文为依据,试将汗后诸病证治作一归纳总结。

554.以本篇(辨不可吐第十八)原文为依据,试述吐法的禁忌证及误吐的变证。

555.以本篇(辨可吐第十九)所集原文为依据,试述吐法的适应证及使用吐法的注意事项。

556.本篇(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搜集了哪些不可下证?试从原文为依据进行归类总结。

557.以本篇(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原文为依据,归纳总结下法的临床应用。

558.通过本篇(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的学习,你对“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有何体会?2022-06-20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4-11-15 14:05:3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伤寒论》版本较多,通行本全文共三万五千多字左右。2、《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

  • 如何背诵《伤寒论》,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是将《伤寒论》全篇一字不落背诵,伤寒六经字字如同金科玉律,如果能完全背诵,境界就已经提升到另一个更高的档次。初时背诵《伤寒论》,我就想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咿呀学语,一个条文背上三十遍,五十遍,没有一定的数量。对于《伤寒...

  • 《伤寒论》 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 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 第二卷为“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主要总论六经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的一般规律、痓湿暍的证治. 第三卷至第六卷...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