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炙穴位会出血吗 针炙穴位的禁忌

1 针炙穴位会出血吗 准确来说并非所有的针灸方式都不会出血,例如《黄帝内经》中《素问·刺腰篇》提到的要治疗阴阳不调引起的腰痛,其中有一项治疗腰痛引起的“中热而喘”,要”刺足少阴,刺郄中出血”,即刺委中穴出血。这个例子说明针灸治疗也是会出现出血现象的。我们平时看到的扎针一般都是属于比较浅的部位,针扎在皮肤上并没有弄破毛细血管,所以一般不会出血;还是一个原因就是用来针灸的针一般都比较小,对皮肤中细胞的造成的挤压还不足以使之渗血。
2 针炙穴位的禁忌 乳中穴: 但在古代的一些书籍中尚有关于本穴刺灸的记述。如:晋代的《肘后备急方》载:治卒癫“可灸三壮”;又如:《铜人针灸腧 经》提到:“可微刺三分”。表明亦非绝对禁忌。但现代已未见灸刺的报道,仅作为定穴的一种标志。
脑户: 本穴禁针,最早记载见于《针灸甲乙经》,而禁灸一说,则至清代才出现。脑户,为督脉穴,穴近枕骨大孔,可能是古人在针灸过程中曾发生过意外的原因之一,本穴现代已解除禁忌。
鱼际穴: 该穴的禁针提法,首见于《素问?刺禁》:“刺手鱼腹,内陷为肿”;禁灸,则见于《医学入门》一书。究其禁忌的原因不外乎上述几种,现代本穴早已解禁。
3 针炙穴位的角度 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其角度的大小,应根据腧穴部位、病性病位、手法要求等特点而定。针刺角度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平刺三类。
1、直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腧穴。直刺法适用于针刺大部分腧穴,尤其是肌肉丰厚部的腧穴。
2、斜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腧穴。斜刺法适用于针刺皮肉较为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和在关节部的腧穴,在施用某种行气、调气手法时,亦常用斜刺法
3、平刺:又称横刺、沿皮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横向刺入腧穴,平刺法适用于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如头皮部、颜面部、胸骨部腧穴,透穴刺法中的横透法和头皮针法、腕踝针法,都用平刺法。
2022-12-18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17 08:11:1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当然好的针灸大夫可以避免出血 但不能确保不出血 谁也看不见皮下是不

  •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6、...

  • 穴位有固定的,也有阿是穴,讲究以痛为腧。针灸前最好找到肌肉骨骼缝隙,经络大部分走向就在这里面,要用指甲切开进针。针灸很少能扎透动脉,因为针灸针和血管都有弹性,只要不在中心点上,都会自动滑开。就算扎进去也没什么,针身很细,不会流太多血的。只要拔出针按压片刻即可止血。

  • 2、孕妇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3、婴幼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4、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5、皮肤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6、胸背...

  • 针灸基本没有什么副作用,只不过在操作方面可能会有造成一些其他损伤。比如针灸过程中会碰到皮肤下面的毛细血管,拔针时可能会出血;比如在胸部的操作,要掌握它的深浅度,避开刺入气胸等等。一般没有什么副作用。什么是针灸 针灸包括两方面,一个是针刺法,一个是艾灸法,针灸是针刺加艾灸法的统称。针灸...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