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信穴的介绍

交信,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蹻。属足少阴肾经。阴蹻之郄穴。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束干和胫后动、静脉。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闭经,泄泻,便秘,痢疾,疝气,睾丸肿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2016-05-31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12 13:45:3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交信穴位于小腿的内侧,具体定位在内踝上2寸,胫骨后缘处。通常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的宽度是2寸,所以在内踝上方三指并拢就可以找到内踝上2寸的交信穴。交信穴是肾经的穴位,因为肾经的精气在此交会于脾经,所以被称为交信。交信穴可以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妇科疾患,同时因为交会于脾经还...

  • 交信穴位于小腿内侧,当太溪穴直上2寸,复溜穴前0.5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取穴采用坐位或仰卧位,在太溪上2寸处,当复溜与胫骨内侧面后缘之间处取穴。交信穴属于足少阴肾经,主要治疗月经失调、痛经、闭经、崩漏、阴痒、带下等妇科疾病。另外,可以治疗腹痛、腹泻、泻痢赤白、便秘、排尿困难、水肿、睾丸...

  • 交信穴属于足少阴肾经;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治月经不调、崩漏、泄泻、大便难。取穴位置 功效与作用 交信穴具有益肾调经,调理二便的功效。交信穴有通肠腑、理下焦的作用。交信系阴跷脉之郄穴,有调补肝肾之功。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阴挺,泄泻,便秘...

  • 交信穴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两寸,复溜穴前0.5寸,在胫骨内侧缘的后方。交信穴归属于足少阴肾经,具有益肾调经、调理二便的作用,临床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闭经、崩漏、阴痒、阴挺等妇科病,还有腹痛、腹泻、泄泻、泻痢赤白、大便难、小便不利、水肿、睾丸肿痛、疝气,及膝、股、腘内侧痛,...

  • 1.心井穴(又名鸠尾):胸剑突骨下缘。 2.对门穴(又名不容):巨阙穴旁开六寸。 3.扇门穴:即男者左对门穴,女者右对门穴。 4.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 5.五定穴(又名天枢):平脐中旁开三寸。 6.伯劳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7.肺使穴(又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