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治上热下寒五个方子是什么?

张仲景治上热下寒五个方子是栀子干姜汤、黄连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麻黄升麻汤。
一、栀子干姜汤
1、作用:清上温下;清热除烦,温中暖脾。
2、主治: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治木火犯中,呕吐等症;上热下寒证。身热,微烦,便溏。

二、黄连汤
1、功用:平调寒热,和胃降逆
2、主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三、乌梅丸
1、功效:缓肝调中,清上温下。
2、主治:蛔厥,久痢,厥阴头痛,症见腹痛下痢、巅顶头痛、时发时止、躁烦呕吐、手足厥冷。

四、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1、主治:上热下寒,寒热格拒,食入则吐。

五、麻黄升麻汤
1、功用:发越郁阳,清上温下。
2、主治: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吐脓血,泄利不止。

《伤寒论》的内容:
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
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
第二卷为“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主要总论六经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的一般规律、痓湿暍的证治。
第三卷至第六卷,主要论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病的脉、证、治疗与预后。
第七卷至第十卷主要论述霍乱、阴阳易、劳复的证治及伤寒病的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等。
六经形证是《伤寒论》全书的纲领,它是把证候分类而定出来的,后世认为这是不废的法则,张仲景观察到热性病虽然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可分为六个类型,同时又运用《素问》的精神分析了阳热、表实和阴寒、里虚。即“三阳证”与“三阴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栀子干姜汤,百度百科-黄连汤,百度百科-乌梅丸,百度百科-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百度百科-麻黄升麻汤,百度百科-伤寒论
2021-05-30
mcxzy 阅读 4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6:34: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张仲景治上热下寒五个方子是栀子干姜汤、黄连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麻黄升麻汤。一、栀子干姜汤 1、作用:清上温下;清热除烦,温中暖脾。2、主治: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治木火犯中,呕吐等症;上热下寒证。身热,微烦,便溏。二、黄连汤 ...

  •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针对上热下寒的证候,提出了多种治疗方剂。其中包括栀子干姜汤、黄连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和麻黄升麻汤等。这些方剂均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辩证施治,避免盲目用药带来的风险。对于上热下寒的治疗,中医强调调理中焦,使上下交通,恢复身体的阴阳平衡。在日常生活...

  • 是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主治伤寒痞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狐惑病。临床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症、白塞氏综合征等。

  • 对于上热下寒的调理,关键在于打通中焦脾胃,引火下行。在中医临床上,常用甘草泻心汤来调理治疗。甘草泻心汤源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具有益气和胃、消痞止呕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中焦升降失司、气机痞塞等症状。四、甘草泻心汤的药物组成 甘草泻心汤的组成包括炙甘草、黄芩、干姜、半夏、黄连...

  • 临床上,常用甘草泻心汤来调理治疗。甘草泻心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具有益气和胃,消痞止呕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中焦升降失司、气机痞塞,症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安。组成有:炙甘草、黄芩、干姜、半夏、黄连、大枣6味中药。炙甘草、干姜、...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