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气虚证的中医治法是怎样的?

[治法]益阴生津、和胃止痛。
[方剂]益胃汤:玉竹、沙参、天冬、麦冬、炒白芍、干地黄、西洋参、川栋子、粳米(小米亦可)、生甘草。
[用法]加减:吞酸嘈杂较甚(或有溃疡病史者)加吴芋、川黄连、乌贼骨、
煅瓦楞;纳食不佳者加鸡内金、谷麦芽,消食健胃;有胃下垂者加生芪、太子参、当归、枳实,补中升提。胃火过盛,脘部有灼热者加石斛、竹叶、公英,降火清胃;呕吐者加竹茹、代赭石,降逆止吐;肝郁气滞者加广佛手、枳壳,开郁和胃。脘痛较甚者加元胡、郁金,理血止痛;便秘者加火麻仁、决明子,润肠通便。
2019-12-28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17 10:50: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病情发展,脾胃气机升降失和,则治以理气化浊,调节脾胃升降之枢机,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枳实消痞汤、半夏泻心汤加减调理。病情发展到中后期,由于脾胃虚弱,水湿运化无力,痰、湿、热化生,所以,这个时期常存在本虚标实的现象,这一阶段的治疗不能急于求功,应该脾胃同治,气血并调,虚实兼顾;调理脾胃的同时,也要祛痰湿、...

  • 胃气虚证是指胃气虚弱,胃失和降,以纳少、胃脘痞满、隐痛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 的证。证候表现为纳少,胃脘痞满,隐痛喜按,暖气,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质 淡,苔薄白,脉弱。辨证要点:胃脘痞满、隐痛喜按、纳少与气虚症状共见。可参考用药:四君子汤、参苓健脾胃颗粒、胃阳虚证是指胃...

  • 此外,除了中药汤剂,穴位敷贴也是非常好的治疗方法。 清代徐大椿曰:“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较服药尤为有力。”由于目前正值三伏天,通过穴位贴敷治疗方法,可以使药物局部吸收和刺激局部穴位产生调节脏腑生理功能、增强抗病修复能力和机体免疫力的无创疗法。

  • 治法:温胃建中。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适用于胃气虚寒之证,本方功能温胃益气,缓中补虚。常用药:黄芪补中益气;桂枝、白芍、甘草、饴糖温中补虚;生姜、大枣健脾胃而和营卫,若泛酸者,可加吴茱萸暖肝温胃以制酸,另可再加瓦楞子;泛吐清水较多者,可加干姜、陈皮、半夏、茯苓等以温胃化饮。

  • 即使对脾胃虚证,在补以甘药时,亦不可一味呆补,而碍脾之升,妨胃之降。故补脾胃之剂常于甘味之中配以理气助运之品,如陈皮、木香、枳壳;或是补脾、运脾、交相参用,总以补中而不用治,配升麻,柴胡以升举清阳,陈皮以理气助运;升阳益胃汤加羌、防以鼓动胃气,其深得脾胃用药之旨也。对气虚、阳虚如此,即使...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