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原理是什么

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具与艾叶等主要工具和材料通过刺入或熏灼身体特定部位,以调节人体平衡状态,”,“穴”即空隙的意思,长期以来有关人员通过从穴位的电生理学特性去探索,发现皮肤上存在某些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位置很吻合。这些“良导点”不但在活人身上可以测到就是在尸体及动物身上进行测量也可获得到,在日常生活中如进食、睡眠、运动等生理活动,时序、季节、气温等外界环境改变以及精神心理状态发生变化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良导点”的电阻值。电位最高的皮下电场区是神经主干和神经末梢经过的地方,是人类和动物身体中电势能最高的地方,这部分破坏或者坏死以及外力破坏及阻碍,都会引起麻、胀、痒、痛、酸等表现、甚至会产生组织、器官、循环和心脑不适、还可导致残疾、衰竭、窒息及死亡等症,如用最弱电流刺激肌肤某些部位后发现被刺激的肌肉会产生收缩,且具有深层组织敏感、结节及伴有放射痛的特点,这些能诱发肌肉收缩的体表部位叫运动点。这些点多位于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经对照运动点位置与传统穴位位置后惊奇的发现两者的分布近乎一致。当针刺穴位时,由于组织间相互摩擦和金属针与组织电介质之间相互作用,会引起局部组织中肌肉纤维和神经纤维损伤。两者的分布也略有相同,因此认为穴位的某些特性与触发点极为相似。有学者解剖观察了尸体上324个穴位,发现99.6%的穴位与神经有关。他们进一步发现,经穴与相关脏器的神经分布往往属同一脊髓节段,表里两经的穴位也多隶属脊髓同一节段。还有学者研究证明全身穴位中约有100个穴位组织深层穿行着神经束,也与肌梭、神经腱梭、触觉小体、环层小体等感觉神经节细胞周围突末端的感受器有关。从发生学观点看,表皮与神经组织有着共同的起源,神经中枢存在于各皮肤区域与内脏器官的投射点。有学者应用红外线热像图摄影法观察到胸腹穴位区域皮肤温度比周围皮肤要高出0.5至1℃,因此得出,穴位与胚胎形态学之间可能有生物形成的相关作用,这一作用与穴位下存在的血管有关。几十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采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手段对穴位实质进行了无数次的测试、解剖、验证,推测出穴位是既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又与血管、淋巴管、肌肉等组织有关的复杂综合结构及其机能,它们不过是同物异名罢了的这样一个结论,古老的针灸医籍明确告诉人体穴位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特定的孔隙,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它既是经络之气从内通向外输注于体表反映疾病的部位,又是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体表部位,从这个意义上说,腧穴即是疾病的反应点和又是治疗的刺激点、施术部位。简言之就是说穴位是人体脏腑内外气血发生变化时信息交流的“门窗”所在,也就是疾病在体表反映和接受治疗的最佳敏感点。

即针灸就是刺激这些敏感点以达到治疗疾病或者调理的目的2012-04-06
针灸的原理是:针扎刺激神经致使神经破坏而止痛或主导兴奋的神经被破坏而失去兴奋作用,但也要扎在神经上并且破坏了神经才有作用。
副作用就是该条神经被破坏了,如果破坏不严重还有可能恢复部分功能。2015-11-08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2012-03-27
第二节:刺络原理

2020-12-24
释义:中医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操作手法以达到治病的目的。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利用热刺激来治病。
针灸是我国医学上的宝贵遗产。
出处:《素问·病能论》:“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
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2017-07-21
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针灸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
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干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仰。2019-08-10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0:30:5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针灸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镇痛作用、调整作用和促进防卫、提高免疫机能作用。镇痛方面,针刺麻醉已成为100多种外科手术中的常见麻醉方法,疗效显著。调整方面,针灸通过调节呼吸、消化、内分泌、泌尿、血液及神经系统等,改善或恢复机体功能。促进防卫、提高免疫力方面,针灸能有效抗炎并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 中医针灸正是基于这一原理,通过针刺病灶部位的特定“穴位”,以打通该部位的“血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这一过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刺激身体的特定穴位,调节气血的运行,使气血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疗法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即在疾病发生之前,通过调整身体机能,预防疾病的...

  • 针灸通过针刺穴位,促进气的循环,疏通经络,从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等。中医针灸是传统中医的一种医疗手段,除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之外,在东南亚、欧洲和美洲地区也有实践。针灸理论认为,人体如同一个由各种经络连接起来运行的小宇宙,通过物理刺激经络,就有可能促进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并为病人带来...

  • 首先,针灸能够产生镇痛作用,其机制包括外周神经作用、中枢神经作用、脊髓水平、丘脑水平、大脑皮层水平以及通过影响中枢神经递质来实现。其次,针灸还能够调节人体各系统的功能,例如,针灸可以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通过调整心脏和血管的活动状态,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除...

  • 4. 针灸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穴位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对人体产生积极影响。针灸的形式多样,包括毫针、电针和艾灸等,分别通过机械、电和温热刺激来作用于身体。5. 在针灸过程中,穴位感受器将不同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观察体表穴位的反应,可以了解内部脏器的病理状态。6. 针灸在...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