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施治

  (1)虚实

  虚实的概念是在中医学中“邪正”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凡是正气不足,抗病力弱的,都称为虚证。病邪炽盛,人体抗病力强的,称为实证。治疗方法,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可以扶正为主。如发表、攻下、祛风、散寒、化湿、清热、行气、消瘀、化痰、逐水、消食、驱虫等方法,都应用于实证;如益气、补血、养阴以及健脾、补肾等方法,都应用于虚证。

  (2)表里

  凡病在人体的浅表、肌肤、经络的,都属于表证的范围;病在脏腑的,都属于里证的范围。治疗方法,表证用发汗、解表、疏通经络等方法,里证治法在“病邪辨证”与“脏腑气血辨证”中介绍。

  (3)寒热

  寒证多为人体机能衰退的症候;热证多为人体机能亢盛的症候。治疗方法,热证用清热、凉血、泻火、解毒等方法,寒证用回阳、温中、散寒的方法。

  (4)阴阳

  阳证,即一般所称的热证,以及外科疮疡,局部红肿热痛,脓液稠厚发臭等,偏实的较多;阴证,即一般所称的寒证,以及外科疮疡,局部不红不热不痛,脓液稀薄等,偏虚的较多。治疗方法同寒证和热证。

  阴阳在辨证上的另一含义,是指机体内脏功能活动和各种体液。一般以气称为阳,精、血、津液称为阴。如肾阳不足,肾阴亏损,脾阳不振,胃阴虚耗等,都表示着内脏功能活动减退和体液虚亏的情况。

  运用八纲辨证,结合病因,必须全面分析。如表证又有表虚、表实、表寒、表热之分;里证又有里寒、里热、里虚、里实之别;寒有虚寒和实寒;热有实热和虚热等。进行过细辨证,才能得出恰当的诊断。八纲的具体运用,必须同病邪辨证与脏腑气血辨证以及热性病的辨证等密切结合起来。例如要确诊一个疾病的虚实时,实,必须分析是属于风、火、痰、瘀、湿、滞等哪一种病邪,它发生在哪一个脏腑;虚,要分析是属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脾虚、肾虚等哪一类虚证。这样才能使八纲辨证具体化,达到辨证施治的目的。2022-10-13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19 21:32:4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八纲,作为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石,涵盖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四大方面,为中医诊断病情、确定病因及施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阴阳作为八纲中的总纲,将表证、热证、实证归为阳证,而里证、寒证、虚证则统属于阴证。此外,八纲之间的关系并非孤立,而是彼此交织、相互转化。例如,表邪可入里,里邪...

  • “中医八纲”是指中医理论中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核心,进行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对病人进行初步诊断后,会结合人体正气的盛衰、病邪的性质及疾病所在的部位深浅,综合分析并归纳为这八类症状。其中,阴、阳为总纲,统领其他六证。八纲辨证是中医师...

  • 中医治病讲的是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阴阳平衡是治病的最终目的。辩证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原则的确定,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安危,切不可粗心大意。中医辨证通常为四诊八纲,治疗方法为八法。四诊即望、闻、问、切。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法是汗、吐、...

  • 中医所说的“八纲”,是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主的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医生根据对病人的“望、闻、问、切”初步诊断后,根据人体正气的盛衰,病邪的性质,疾病所在的部位深浅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症状,即为“八纲”。八纲辨证是中...

  • 这样,就可以概括病人整体证候表现,可执简驭繁,灵活运用,以指导中医的实践。这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又为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之一,它仅适用于内、外、妇、儿各科,也同时适用于正骨、眼、喉、针灸、按摩等科。故可以说,八纲辨证在实质上与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学诊断法颇相近似。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