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胃不和的辨证施治

1.内治法治则: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主方: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若胃脘痛甚者,加玄胡、木香、川楝;若嗳气频作,加旋复花、沉香;若肝郁化热而见泛酸嘈杂者,加左金丸;若气滞血瘀而见刺痛拒按者,加蒲黄、五灵脂、丹参;若气郁痰阻者,加旋复花、代赭石、生姜;若兼口苦,便秘者,加大黄、枳实;若气郁化火伤津之干呕,舌红少津者,加麦冬、太子参。若肝气郁滞日久化热而导致肝胃郁热者,可用化肝煎加减治疗。2.外治法(1)外敷生姜、胡椒适量研末,酒调,外敷脐、腹部,适用于胃脘痛甚者。(2)针灸疗法①针刺取内关、期门、中脘、太冲等穴,泻法,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②耳针取胃、肝、皮质下,中等刺激,留针20~30分钟。

2016-05-13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2:52:4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包括肝气犯胃和肝胃郁热。施治要点:一、本证系肝胃同病,气机失常,故本证治疗的关键,是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二、由于情志异常,是本证发生的重要诱因,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配合情志调理。三、在本证的治疗中,要注意兼顾脾,但应与肝气乘脾证相鉴别。四、若呕吐甚者,津液耗损,要注意顾护胃阴。

  • 肝胃不和的中医治疗: 对于肝胃不和,中医治疗以疏肝和胃为主。通过调理肝气,恢复其疏泄功能,从而达到和胃的目的。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此外,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也对缓解肝胃不和的症状有良好效果。总的来说,肝胃不和是中医的一种病证,主要是由于肝失疏泄、胃失和降导致的...

  • 胃炎治疗主要是辨证施治,主要如下:1、肝胃不和:患者往往出现胃脘部疼痛、胃胀、早饱,生气会加重病情,患者易出现生气、急躁易怒的表现。通常舌淡苔白、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是肝胃不和的主要表现,常采取柴胡疏肝散来疏肝、和胃、健脾治疗;2、脾胃虚弱:患者往往出现面色萎黄、气短乏力、脘腹胀、...

  • 1.本证系肝胃同病,气机失常,故本证治疗的关键是疏肝理气,和胃降逆。2.由于情志异常是本证发生的重要诱因,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情志调理。3.在本证的治疗中要注意兼顾脾,但应与肝气乘脾证相鉴别。4.若呕吐甚者,津液耗损,要注意顾护胃阴。

  • 1、肝气犯胃的症状肝气犯胃又名肝胃不和证、肝胃气滞证。是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寒邪内犯肝胃而发病。如病情迁延,较长时间失却协调,称为“肝脾不和”,可见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肝气犯胃的症状...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