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

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分型有多种方式,最常用的是以脏腑、八纲、病因、病机、病名相互结合的分型方式。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是,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内生之风、痰、瘀血。临床上将其分为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及阴阳两虚型4个证型和内风、血瘀、痰阻3个兼证。

  肝阳上亢型证见头痛头涨,眩晕耳鸣,面红赤,口苦心烦,舌红,脉弦有力。治宜平肝潜阳,清火熄风,方剂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夜交藤、桑寄生、茯神等。若偏于风盛者,四肢麻木,手足震颤,筋惕肉目肉,宜加龙骨、牡蛎、珍珠母以镇肝熄风;若偏于火盛者,兼目赤、苔黄,可加龙胆草、丹皮以清肝泄热,便秘者可加用当归龙荟丸泻肝通腑。

  阴虚阳亢型除具有一般阳亢症状外,还有心跳,怔忡,失眠,健忘,脉弦细而数,舌苔黄,舌质绛红。治宜滋肾养肝为主,方剂选用知柏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知母、黄柏、生龙牡、龟板等。若偏于心阴虚者,可加酸枣仁、桂圆肉、远志、女贞子等以养心安神。

  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失眠,耳鸣,舌质干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治宜以滋肾养肝为主,可选用大补元煎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人参、当归、何首乌、杜仲等。

  阴阳两虚型主要表现为四肢不温伴乏力,腰酸,头痛,耳鸣,心悸,舌淡苔白,脉弦细。治宜育阴助阳为主,若偏于阳虚者,则选用右归丸加减:熟地、山药、枸杞子、杜仲、山茱萸、肉桂、附子、菟丝子、当归、鹿角胶等;若偏阴虚者,则选用左归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牛膝等。

  以上几型若兼内风者,可加潜降熄风药,如菊花、钩藤、龙骨、牡蛎、珍珠母等;兼血瘀者,可加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品,如丹参、川芎、当归、桃仁、红花、地龙等;若兼痰阻者,可加豁痰利气之属,如胆南星、半夏、陈皮、远志、天竺黄、川贝等。总之,临床上应以辨证施治,随证加减为原则,不能生搬硬套。临证中往往是数型合并出现,故辨证用药要灵活多变,才能有效。2023-03-02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2:28: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高血压在中医领域可以参照眩晕病进行辨证论治,常见分型具体如下:1、肝阳上亢型会表现为头晕、耳鸣、头目胀痛、急躁易怒、口苦、失眠、多梦,易劳烦、易怒加重,还有颜面潮红,治疗上需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常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2、痰湿中阻型会表现为头晕、头重如蒙、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

  • 另一种常见辨证类型是肾阴不足型高血压,其症状包括血压升高、眩晕、头痛、腰膝酸软等。治疗时,可选用杞菊地黄丸滋补肝肾、养阴填精。但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弱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于气血两虚型高血压,表现为血压升高、头晕、心悸失眠等症状,治疗宜用金匮肾气丸滋阴助阳。若使用过程中出现口干...

  •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1. 肝阳上亢:以眩晕、头痛且胀、面红耳赤、急躁易怒、舌红、脉细数为审证要点。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2. 气血亏虚:以眩晕,动则加剧、遇劳则发及气血亏虚的表现为审证要点。治法:补养气血,健运脾胃。方药:归脾汤加味。3. 肾经不足:以头晕...

  • 中医再根据患者的症状对症治疗,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如下:1、肝阳上亢:表现为头昏、眼花、目胀、易发脾气等,可用天麻钩藤饮治疗;2、肝肾阴虚;3、瘀血阻滞;4、痰浊中阻:多见于肥胖患者,可进行健脾祛痰;5、心肾不交;6、气阴两虚。

  • 根据对患者体质、舌脉、症状等综合评价,高血压主要分为肝阳上亢型、气阴亏虚型、肾阴不足型、气虚血瘀型、痰浊阻滞型五种证型。针对每一证型,临床所用药物有所不同。如肝阳上亢型患者,可服用珍菊降压片;肾阴不足者,可服用六味地黄丸;肾阳不足者,可服用肾气丸或金匮肾气丸,以达到治疗高...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