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黄帝内经—曲黎敏

治病也得先把里面所有的病邪都弄出去,才能补充营养。所以有一种治病原则就是一定要“发”,发一个病,走一个病,所有病若都治好了,人一定有一个相,就是“虚”,就是“软”,但是没病了,剩下就靠吃饭锻炼再把劲和肉慢慢长起来,就好了。

所以治病,一定要先泄后补,一定要先宣通,千万不要一上来就补,里面若不空,补是补不进去的。没有消化吸收的能力,也是补不进去的。

夏至当天还有一个养生大法,就是灸法,一般来说,夏至灸,治病;冬至灸,养生。

艾灸,现在在中国大陆很流行,但还是要讲究一点的,比如血虚的人就要慎灸,女子月经期和怀孕期都要慎灸。

到了夏至这一天,基本上前后四天,加上夏至当天,一共9天,用艾灸,可以治疗很多病。

夏至灸是治病,冬至灸是养生,现在在按摩院里的灸,都是用艾条,这叫熏灸和悬灸。熏灸哪儿呢?夏至灸,基本上有两个很重要的穴位,叫中脘和关元。

中脘穴,在什么地方呢?大家找一下自己所谓的剑突,就是两肋在胸间的交接处,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就是中脘。很多人这里是硬硬的,这跟郁闷和过食生冷有关。大家最好每晚睡觉前按揉此处,会打嗝和放屁,久之,脾胃就会舒服好多,脾胃好了,全身都好。

因为胃是生气、生血之所。很多人贫血,总是先求药,西医治贫血总让你补铁,但往往收效甚微。脾胃最容易消化吸收的是饭,而不是铁、钙这些。

要想气足、血足,一定要从吃饭入手。一说补气,有人就张罗着喝黄芪水,不仅没补得了气,可能还把自己气血喝乱了。其实,药管不管用,全在配伍,气为血之帅,气总得带着精血走,光补气没补血,人会头晕眼花。中医要想补气血,其中还有方药剂量的讲究。

古代是传方不传火,就是方子我可以传给你,但不传火候,所谓火候是什么?就是剂量,传方不传火,就是不告诉你剂量。其实,不传剂量也没什么大错,剂量一般要把脉后依照病人的强弱而定。但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传了剂量的,所以他真是慈悲的圣人。比如我们都知道,当归入肝经补血,黄芪入肺经、脾经、心经,补气,这只是通识。其实,恰恰黄芪补血有独效。因为气无形,血有形。有形的血不能速生,必得无形之气以生之。所以黄芪用于当归之中,自能助当归生血。若要补血,黄芪剂量要比当归量大一倍才行,也就是补血要先补气,加大气的力量,补血的东西虽然少,只要气一上去,血就能够动起来。而若想补气,必须兼用补血之药,当多用当归、人参以提气,血足而气自旺。这就是中医配伍的妙用。

灸中脘呢,可以治疗中焦一切病,比如腹胀、气喘、隔噎、食不下、食不化、胃疼、脸色差(因为胃经主要走脸部)、肚子疼,甚至癫痫等症,都可以灸中脘。因为中脘属任脉,又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又是八会穴之一(腑会中脘,也就是六腑的病根都在中脘),所以这个穴位可以治疗一切脾胃病,髌骨软化症(胃经走膝盖),重灸中脘穴,可以快速恢复脾胃的功能。

灸关元穴,可以治疗下焦很多病。关元穴主管胞宫精室,为元阴元阳闭藏之所,出入丹田之门户,故称关元穴。这个地方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又是小肠的募穴,灸之,则阳生,即增加消化功能;灸之,则阴长,即吸收的营养物质多。阳为气,阴为血,故补气又补血,主诸虚百损。

灸关元穴,几乎可以治疗所有妇科疾病,可以治疗大小便失禁、溏泻、便秘、尿频、遗尿、遗精、阳痿、白浊、闭经、不孕、癃闭、便血、尿血、少腹瘀血等。医家徐灵胎云:“哮症非灸不能除根。”这句话是说哮喘,不用灸法,就不能去根儿。

其实,所有节气最好的养生方法就是休息,所以夏至那一天真应该放假。

艾草第一个特点是热性,它的火热之性可以趋鬼,疾病就是鬼。艾草第二个特点是通窜力强。古书里曾经记述过,在沙漠怎么找到水源呢?就是点艾草,然后环顾四周,哪儿冒烟,就可以知道哪儿有水,因为艾烟通过去的地方就是水道。这种通窜力表现到身体上,就是通经脉。艾条不要怕买到过期的,艾条是保存期越长越珍贵,老艾祛“老鬼”,新艾祛“新鬼”。

第二种是天灸。夏至的正午时分,找一露天阳台,地上铺好艾绒, 趴下,另外找人帮忙把艾绒铺遍全身,晒到全身微微出汗最好,此法甚驱寒,大爽。专治骨节疼痛、产后风等。但起来时千万不可吹风,最好擦干身体再起。

夏至灸为何能治大病?因为夏至是阳多阴少,要靠阳气把阴邪赶出去。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是夏至灸疼,还是冬至灸疼?一定是夏至灸特别疼,因为夏至气血全在体表,所以特别疼。2022-07-27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4-11-15 00:33: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名家论坛五周年特别奉献第33部 各集主要内容: 1.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2.中医与日常生活 3.十二时辰的养生(子卯) 4.十二时辰养生(辰申) 5.十二时辰养生(酉亥) 6.十二时辰养生(亥时) 7.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上) 8.黄帝内经第一篇...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