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出过非常多的有名的中医,比如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等。不过,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些有名的中医,不但大都自学成才,同时也没有教出过非常优秀的徒弟。他们在中国古代的中医历史上,像是从地里突然喷涌起来的甘泉,一时间光芒万丈,奇异壮观,但是并没有从此形成一条源远流长的河。也就是说,无处来,又无处去。
(古代名医浮雕像)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认为,中国古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其一,中医对病理的讲解偏重于理论。当我们在听中医给我们讲病理的时候,我们都有一种感觉,中医的讲解偏重于理论。比如中医讲“阴”与“阳”,讲“干”与“湿”,讲“寒”与“火”,讲“辛”与“平”等等,其实都是一种理论性质的表达。一般的病者听起来如坠云雾之中。就算是一些学医的人,如果他没有很好的悟性,似乎也明白不过来。就算学医的人,他有很好的悟性,那也只能是一种“明心见性”。就像禅宗所讲的那种“悟”。老禅师说某个弟子有慧根,某个弟子“悟”了,但究竟是不是真的“悟”了,老禅师只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判断。而老禅师的判断,更多地带有老禅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究竟老禅师理解的,是不是这个弟子内心的真实的“悟”,其实并不完全确定。老中医对弟子的教育,也是一样的。他在给那些弟子们讲病理的时候,更多的也要看弟子的悟性。也许弟子们都在不停地点头,但是这些弟子是不是心里真正“悟”了,老中医也并不确定。也许,这个弟子不需要教,他就明白了。也许对这个弟子进行反复的指导,他依然没明白那些东西。同样以禅宗来说明。禅宗六祖惠能,他是禅宗历史上最有成就的。但是他明显是无师自通。而那个反复被教导的神秀,悟性就没有慧能高。中医也是一样的道理。
(禅宗六祖惠能)其二,中医更多的是依仗个人经验。如果是西医,很多年轻的医生实际上更可靠。因为这样的西医,他站在科学的前沿,掌握了更多先进的知识。但是对中医,我们却总是认为老中医更可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因为关于中医的理论,实际上大家所谈的也都差不多,只不过是能不能理解的问题,不同的是各自的实践经验。中医的实践经验,决定着他医术的高下。中医的经验丰富,见多识广,他自然就能够医好更多的病人。这种经验,必须要有病人数量的累积。比如治疗某一个病,也许一开始并不一定就能治好。经过反复调试药方及剂量以后,他才能找到一种恰当的方法。
(古代中医)其三,中医是靠激发个人免疫力战胜病魔的。中医治疗和西医有些不同。西医是杀死病毒和细菌,而中医则主要是激发个人免疫力。不同的人,免疫力实际山是不一样的。因此,中医在开方子的时候,就要根据不同的免疫力情况,进行调解。这也就理解了明明有那么多医书传世,为什么我们的中医不可能根据医书,就能走遍天下行医的道理。因为那些医书上讲的那些配方,对我们治病其实作用是不大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免疫力,所开的方子,当然就是不同的。如果照着那个方子抓药,可能与这个病人对症,却与另外一个病人不对症。作为中医老师傅,又不是一直随着徒弟看病,又怎么能把这些治疗方法教给徒弟呢?
(中医坐诊)其四、古代中医私家传承的特点。古代的各种技艺百工,包括医术,都有个家族私家传承的特点。只传给自己家族的人,不传给外人。就算是传给自己家族的人,也有传儿不传女的传统。如果是别人偷学了自家的,那一定是个严重问题。如果自家的不学,去学别人的,那也是个严重问题。如果那些有名的中医,想把一部医书传世,他一般只在医书中谈理论性的东西,并不谈具体的操作。而谈理论性的东西,我们说了,主要看理解的人的悟性。因此,后人只觉得这个名医很厉害,可就是学不来。由于医术的私密性,因此也极大地限制了中医的发展。让名中医的产生,没有成为常态。(参考资料:《中医史》等)
2020-12-02
(古代名医浮雕像)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认为,中国古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其一,中医对病理的讲解偏重于理论。当我们在听中医给我们讲病理的时候,我们都有一种感觉,中医的讲解偏重于理论。比如中医讲“阴”与“阳”,讲“干”与“湿”,讲“寒”与“火”,讲“辛”与“平”等等,其实都是一种理论性质的表达。一般的病者听起来如坠云雾之中。就算是一些学医的人,如果他没有很好的悟性,似乎也明白不过来。就算学医的人,他有很好的悟性,那也只能是一种“明心见性”。就像禅宗所讲的那种“悟”。老禅师说某个弟子有慧根,某个弟子“悟”了,但究竟是不是真的“悟”了,老禅师只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判断。而老禅师的判断,更多地带有老禅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究竟老禅师理解的,是不是这个弟子内心的真实的“悟”,其实并不完全确定。老中医对弟子的教育,也是一样的。他在给那些弟子们讲病理的时候,更多的也要看弟子的悟性。也许弟子们都在不停地点头,但是这些弟子是不是心里真正“悟”了,老中医也并不确定。也许,这个弟子不需要教,他就明白了。也许对这个弟子进行反复的指导,他依然没明白那些东西。同样以禅宗来说明。禅宗六祖惠能,他是禅宗历史上最有成就的。但是他明显是无师自通。而那个反复被教导的神秀,悟性就没有慧能高。中医也是一样的道理。
(禅宗六祖惠能)其二,中医更多的是依仗个人经验。如果是西医,很多年轻的医生实际上更可靠。因为这样的西医,他站在科学的前沿,掌握了更多先进的知识。但是对中医,我们却总是认为老中医更可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因为关于中医的理论,实际上大家所谈的也都差不多,只不过是能不能理解的问题,不同的是各自的实践经验。中医的实践经验,决定着他医术的高下。中医的经验丰富,见多识广,他自然就能够医好更多的病人。这种经验,必须要有病人数量的累积。比如治疗某一个病,也许一开始并不一定就能治好。经过反复调试药方及剂量以后,他才能找到一种恰当的方法。
(古代中医)其三,中医是靠激发个人免疫力战胜病魔的。中医治疗和西医有些不同。西医是杀死病毒和细菌,而中医则主要是激发个人免疫力。不同的人,免疫力实际山是不一样的。因此,中医在开方子的时候,就要根据不同的免疫力情况,进行调解。这也就理解了明明有那么多医书传世,为什么我们的中医不可能根据医书,就能走遍天下行医的道理。因为那些医书上讲的那些配方,对我们治病其实作用是不大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免疫力,所开的方子,当然就是不同的。如果照着那个方子抓药,可能与这个病人对症,却与另外一个病人不对症。作为中医老师傅,又不是一直随着徒弟看病,又怎么能把这些治疗方法教给徒弟呢?
(中医坐诊)其四、古代中医私家传承的特点。古代的各种技艺百工,包括医术,都有个家族私家传承的特点。只传给自己家族的人,不传给外人。就算是传给自己家族的人,也有传儿不传女的传统。如果是别人偷学了自家的,那一定是个严重问题。如果自家的不学,去学别人的,那也是个严重问题。如果那些有名的中医,想把一部医书传世,他一般只在医书中谈理论性的东西,并不谈具体的操作。而谈理论性的东西,我们说了,主要看理解的人的悟性。因此,后人只觉得这个名医很厉害,可就是学不来。由于医术的私密性,因此也极大地限制了中医的发展。让名中医的产生,没有成为常态。(参考资料:《中医史》等)
2020-12-02
因为很多古代中医根本没有老师教授经验,大多数人都是凭借自己的兴趣,慢慢自学成才的。2020-12-04
因为对于中医来说,家族的传承可能比某一个老师教的要更加好,所以说大多数都是自学成才。2020-12-04
古代近代很多很多名中医都自学成才,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医是一门非常古板的科学,人们通过书本知识就可以了解它的大概,然后通过实战经验就可以运用它了所导致的效果。2020-12-04
古代没有中医学院啊!2020-12-04
中医要精通是需要悟性,不是死记硬背成才。2020-12-05
因为中医靠自己理解,而不是靠死记硬背的2020-12-05
中医学是集一切智慧于一体去找答案,不是阿狗阿猫都可以做好的。所以中医贵精不贵多,等你学成中医,和西医的贪婪图财会有境界上的天地之别。2020-12-06
自学者,爱也。他学者,功名也。2020-12-06
中医是苦难逼出来的解决病根的办法,引药入经,解救身陷险境的内脏器官,让它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只有五脏六腹的正常工作,才能让身体恢复健康。2020-12-07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诞生过许多著名的中医,比较具有代表性是华佗、扁鹊、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等。我们观看这些中医,大多数都是自学成才,自己也没有教过优秀的徒弟。以至于给人感觉,就是这些医术高明的中医大师仿佛如地底下泉水喷涌出来,一时间光彩照人。但是,仿佛如昙花一现,一刹那也消失了,没有形成学术门道繁衍下去。
在这里,可以联想到鲁迅先生著作《父亲的病》,讲述作者(鲁迅)童年时候由于父亲患病家道中落,虽然是有钱的人家,却遇到中医都是不靠谱,而且这些中医都是当时举世公认的名医。
所以,鲁迅早年时候是很讨厌中医的,由于中医缺乏西医科学逻辑的论证,在治理疾病时候也都是凭着经验,开某一种草药或者使用某一种按摩方法就可以治好疾病。而且中医对某一种疾病治疗方法往往也不具备有普遍性,就是这一种药方可以治疗这个人的疾病,在另一个人身上却是治疗不好。中医的经验特点,也需要中医师傅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总结一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治病药方。
中医治疗方法也决定了难以传播。中医如同修建城墙一样,靠着激发个人免疫力来战胜疾病,西医却是如同战场上的战士一样,主要是杀死使人患上疾病的病毒与细菌。不同的人,免疫力是不一样,这也决定中医在开药方时候,根据不同人的免疫状况爱调整。这样,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古代流传着扁鹊、张仲景、李时珍等医书传在世界,但中医不可能就是靠着这些医书来治病人。
中医医书上的配方,对治病效果也不是很大的。在中医上,也是讲究对症下药,不同的人具有不同免疫力,开的药方自然就不一样。中医大师也不可能指导徒弟都要进行对症下药,一个人要成为好中医,必需也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所以,这一切也需要中医门徒自学成才。
古代中医的特点,也是难以收门徒与传播推广。中医对病理讲解比较侧重于理论,如中医上说“阴”与“阳”、“干”与“湿”、“寒”与“火”、“辛”与“平”的时候,都是表达某一种理论,这样使旁人听起来觉得很深奥,觉得听不懂。尤其是学医的人,如果没有很好悟性也很难理解中医深奥的知识。可以看到,中医的深奥,也需要学中医的人如佛教中的“悟”,不需要别人指点,突然顿悟其中的道理。
古代中医有技艺百工,也具有私家传承的特征,也就是只传给自己家族的人,不传给外人。就是中医传给家人,也是传儿不传女,如果别人偷学了自家东西,问题也是很严重的。因此,有名的中医,在医书上只讲述理论东西,不谈具体的操作。这也是后人觉得虽然这个名中医虽然很厉害,但是学不来,主要看人的悟性。
可以看待,由于中医的私密特点,这不仅阻碍了中医发展,也使中医学习需要自学成才。
2020-12-07
在这里,可以联想到鲁迅先生著作《父亲的病》,讲述作者(鲁迅)童年时候由于父亲患病家道中落,虽然是有钱的人家,却遇到中医都是不靠谱,而且这些中医都是当时举世公认的名医。
所以,鲁迅早年时候是很讨厌中医的,由于中医缺乏西医科学逻辑的论证,在治理疾病时候也都是凭着经验,开某一种草药或者使用某一种按摩方法就可以治好疾病。而且中医对某一种疾病治疗方法往往也不具备有普遍性,就是这一种药方可以治疗这个人的疾病,在另一个人身上却是治疗不好。中医的经验特点,也需要中医师傅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总结一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治病药方。
中医治疗方法也决定了难以传播。中医如同修建城墙一样,靠着激发个人免疫力来战胜疾病,西医却是如同战场上的战士一样,主要是杀死使人患上疾病的病毒与细菌。不同的人,免疫力是不一样,这也决定中医在开药方时候,根据不同人的免疫状况爱调整。这样,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古代流传着扁鹊、张仲景、李时珍等医书传在世界,但中医不可能就是靠着这些医书来治病人。
中医医书上的配方,对治病效果也不是很大的。在中医上,也是讲究对症下药,不同的人具有不同免疫力,开的药方自然就不一样。中医大师也不可能指导徒弟都要进行对症下药,一个人要成为好中医,必需也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所以,这一切也需要中医门徒自学成才。
古代中医的特点,也是难以收门徒与传播推广。中医对病理讲解比较侧重于理论,如中医上说“阴”与“阳”、“干”与“湿”、“寒”与“火”、“辛”与“平”的时候,都是表达某一种理论,这样使旁人听起来觉得很深奥,觉得听不懂。尤其是学医的人,如果没有很好悟性也很难理解中医深奥的知识。可以看到,中医的深奥,也需要学中医的人如佛教中的“悟”,不需要别人指点,突然顿悟其中的道理。
古代中医有技艺百工,也具有私家传承的特征,也就是只传给自己家族的人,不传给外人。就是中医传给家人,也是传儿不传女,如果别人偷学了自家东西,问题也是很严重的。因此,有名的中医,在医书上只讲述理论东西,不谈具体的操作。这也是后人觉得虽然这个名中医虽然很厉害,但是学不来,主要看人的悟性。
可以看待,由于中医的私密特点,这不仅阻碍了中医发展,也使中医学习需要自学成才。
2020-12-07
悟性决定的。2020-12-09
中医靠的是经验和吾性十对病人情况和变化,所以说靠自学才能行,教不出好徒弟。2020-12-11
师傅传的2020-12-12
谁说他们没有师傅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