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多少:心律失常如何选用中成药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其症状主要包括胸闷、气短、头痛、耳鸣、健忘、失眠、乏力等。究其病机,多是心脏气血阴阳亏虚及内伤七情、外感六淫、痰湿阻滞、水饮内停、气滞血瘀等。除汤剂外,应用中成药对该病进行辨证论治,也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虚 症
心脾两虚:胸闷,怔忡,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思虑劳心则甚,疲乏,眩晕健忘,面色无华,唇淡等。治宜补血养心,益气安神,药用归脾丸。
心虚胆怯:心悸善惊,烦躁痰多,食少泛恶,舌苔黄腻等。治宜镇惊定志安神,药用安神定志丸。
气阴两虚: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部闷痛,失眠多梦,盗汗,神倦懒言等。治宜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清心安神,药用参松养心胶囊;或用稳心颗粒以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而主治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悸、胸闷胸痛,以及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症状。
气血虚: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药用柏子养心丸以补气、养血、安神。
阴虚火旺:心悸易惊,心烦失眠,头晕目眩,耳鸣,口舌糜烂疼痛,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盗汗,急躁易怒等。药用天王补心丹,可滋阴降火,宁心安神。
心阳不振:心悸、动则更甚,形寒肢冷,胸闷气短,自汗,畏寒喜暖。治宜回阳救逆,益气固脱,药用参附注射液或心力丸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
实 症
气滞血瘀:心悸胸闷,心痛时作,痛如针刺,肋痛,舌质暗,或见瘀斑等。可选用理气活血的血府逐瘀胶囊及其口服液治疗。
痰火扰心:胸中郁热,头目眩晕,痰涎壅盛,心悸时作时止,受惊易作,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痰多泛恶,便干溲黄,舌苔黄腻等。治宜清心解毒,镇惊安神,化痰熄风,可选牛黄清心丸。
2022-07-29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6 18:49: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气滞血瘀:心悸胸闷,心痛时作,痛如针刺,肋痛,舌质暗,或见瘀斑等。可选用理气活血的血府逐瘀胶囊及其口服液治疗。痰火扰心:胸中郁热,头目眩晕,痰涎壅盛,心悸时作时止,受惊易作,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痰多泛恶,便干溲黄,舌苔黄腻等。治宜清心解毒,镇惊安神,化痰熄风,可选牛黄清心丸。

  • 1、心虚胆怯型心律失常:这类病人临床比较常见,多因受到惊吓或者大的精神刺激引起,遇事心慌意乱,不能自拔,常常伴有失眠多梦等症状,常用方剂是以安神定志丸加减。常用中草药有龙齿、琥珀、磁石、远志等;2、心血不足型心律失常:这类病人多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患者,由于血管硬化、血脂高等导致心...

  • 针对心律失常的不同症状,中医提供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若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神疲自汗、头晕目眩等症状,属气血不足、心脉失养,治宜益气补血、养心安神,可选用归脾丸。此药由多种中草药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有助于改善心脉失养的情况。若患者表现为心悸不宁、心中烦热、失眠梦多等症...

  • 中医治疗心律失常,可以通过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常用的像心宝丸、安神定志丸、归脾汤、天王补心丹、生脉饮、黄连温胆汤、桃仁红花煎等等,这些中药方剂对于治疗心律失常,疗效都非常的显着。临床上需要配合相关改善循环的西药进行共同调治,像硝酸甘油的应用,还有胺碘酮的合理应用,和中药相结合可以标本兼治,...

  • 一、女贞子治心律失常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腰膝。主治心律失常、阴虚内热、头晕、眼花、耳鸣等。【处方组成】女贞子250克。【用法用量】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至900毫升。每次取30毫升,每日3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或每日用药25克,加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分3次服。【病例验证】用女贞子治疗心律...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