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腹胀之厚朴生姜甘草人参汤

摘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主讲教授郝万山老师的经典部分

《伤寒论》第66条:“发汗后 腹胀满者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证候:  脾虚气滞腹满证

一:  腹胀的形成  初始是由于脾阳不足 运化失司,痰湿之邪 阻碍气机不畅,导致腹胀满(以脐周胀为特点)。

二: 腹胀的特点  腹胀为上午轻,下午重,傍晚尤为明显(这是虚症的特点),和腹满不减  减不足言的实证特点不一样;重时:下午肚子胀时,不喜温 、按(用热水袋暖一下不管用),趴在枕头上枕一会  更胀了,甚至还感到肚子疼,(喜按为虚 拒按为实),所以这又符合实证的特点,因此这种证候是虚中夹实的腹胀满。

讨论的就是虚中夹实的腹满,它具备有上午比较轻,下午重,尤其是傍晚前后比较重,到了傍晚前后,肚子胀满,叩之如鼓,甚至晚饭都吃不下去,睡一宿觉,第二天早晨起来肚子又瘪瘪的,这就是虚中夹实的腹满,那么为什么这种证侯,大都是上午轻,下午重,因为脾虚运化机能低下,起码夜间人们都不吃饭,脾阳、脾气得到了一点修复,而且早晨吃得一般比较少,对脾的负担不重,而且自然界上午的阳气开始逐渐生发,所以脾阳得到自然界阳气的这种支持,所以上午没有问题。中午又吃了一顿饭,到了下午随着自然界阳气的衰退,脾阳、脾气得不到自然界阳气的资助,尤其是到了傍晚前后,阴气逐渐转盛,而人又经过了白天的一天的操劳,所以这个时候,运化失司,痰湿内阻,气机壅滞的症状就更加突出,到了傍晚前后,腹部胀满,叩之如鼓,饮食不下,这正是虚中夹实的这种腹满的临床特征。舌象一般来说,舌比较胖,边有齿痕,这是脾阳虚、脾气虚的一种特征,舌也比较淡,苔比较厚腻,在《伤寒论》中讲舌苔的地方不是太多。我们从临床观察来说,这种病人苔比较厚腻,这正提示了痰湿内盛、壅滞气机的一种表现。2022-07-28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3:55: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伤寒论》第66条:“发汗后 腹胀满者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证候:  脾虚气滞腹满证 一:  腹胀的形成  初始是由于脾阳不足 运化失司,痰湿之邪 阻碍气机不畅,导致腹胀满(以脐周胀为特点)。二: 腹胀的特点  腹胀为上午轻,下午重,傍晚尤为明显(...

  • 相对而言,厚朴,生姜,半夏剂量稍大一些,甘草剂量小一些,人参剂量最小。 原文比较简洁,它的意思就是,发汗之后会损伤胃气,导致胃气变虚,胃气虚弱常常伴有痰饮内生,又会阻滞气机,导致胃→小肠→大肠之间传递失调,于是腹部出现「 ”虚满”。 它最适合脾气虚弱,痰湿壅滞,...

  • 1.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源自《伤寒论》,主要治疗发汗后出现的腹胀症状,尤其是胃部不适。2. 该方适用于虚中夹实的病情,即腹胀多在早晨减轻,下午加重,患者对热敷或按压有抵触感。3. 病机本质为脾气虚弱,表现为痰湿阻滞,中焦气机不利。4.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针对的是虚中夹实的腹胀满...

  • 厚朴生姜半夏人参甘草汤适用于发汗之后出现的腹胀满,而且出现了胃部不舒这样的病证,这个方子源于《伤寒论》,适用于虚中夹实的腹胀满。腹胀一般来说表现就是早晨起来、上午相对来说轻一些,到了下午、傍晚的时候腹胀症状就变重了,而且胀满发作的时候不喜欢被人温热的刺激,也不喜欢按压,在病机上是...

  •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厚朴(炙,去皮,半斤)生姜(切,半斤)半夏(洗,半升)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学习资料综合总结:【脾虚气滞、虚实夹杂之腹胀。朴姜等量重用,参草轻用。报道用于腹胀(伴痛),肝...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